于凌罡合作建房"屡走麦城" "蓝城"之梦有多远?——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房产新闻
    于凌罡合作建房"屡走麦城" "蓝城"之梦有多远?
2010年06月13日 17:3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合作建房第一人的“蓝城梦”

  尽管合作建房“屡走麦城”,但于凌罡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这些年来,在他心里,建设“蓝城”的想法越来越清晰。同时,他也很明白,仅靠个人的努力并不能使“蓝城”的理想变为现实。不过,他愿意用一辈子去靠近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

  于凌罡并不承认自己失败了。和《法治周末》记者相对而坐的他,皱着浓眉自问自答:“失败和不成功一样吗?不一样的……失败就是以后都做不成了。”

  5月13日,于凌罡在某网站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惹眼———“我错了,对不起,请骂我”。他写道,“由于我个人的能力离大家的期望相差太远……绝对没本事盖出每平方米2000元的房子卖给大家”。

  这篇博文发表后不久,点击率接近两万,媒体也对他“网上道歉”进行了报道。

  作为北京合作建房第一人,于凌罡几年前就受到众人的关注。2003年12月,他在十几家网站上发帖,希望把想买房的人组织起来,合作建房,“自己做自己的开发商”。他认为,与买房相比,合作建房会使购房成本大大降低,比同样的商品房便宜30%至40%左右。

  几年过去了,于凌罡没能盖出他理想中的楼,但他并不打算放弃。“我是个很执著的人,金牛座的。”他说,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

  “我向你保证!”谈话间,于凌罡突然向椅背靠去,表情依旧严肃。

  新闻人物:于凌罡

  这位北京青年率先提出了一个几百人合作盖楼的设想。于凌罡原本是联想集团一位籍籍无名的技术工程师,但自从他提出个人集资建一座住宅楼的计划后,他顿时成为房地产业内的热门人物之一。

  于凌罡企图以个人力量推动整个社会机器前行却总是力不从心。于凌经历过东四十条1号地、芍药居甲2号地、工体4号地、大屯地块以及花园北路25号地的拿地失败。合作建房者拿地失利已经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于凌罡被视作一个有点作秀并带有悲壮色彩的角色。

  算出来的方案

  于凌罡常写博文,不过这并未占据他多少时间。“我写得很快”,他说。

  透过博文,明眼人不难发现于凌罡绝不是个自认为“没本事的人”。恰恰相反,即使在“道歉”的文章中,字里行间充满的并非歉意,而是对一些“合作者”的失望———“大家想要的只是结果”。

  2006年11月15日,温州合作建房组织委托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近1.05亿元的价格在温州市拍得一块土地。赵智强是这个组织的核心人物。据他测算,房子盖好以后,造价大约是每平方米5300元。彼时,周围新开发的楼盘,售价已经在一万元左右。

  但至今,赵智强的房子也没能建起来。

  于凌罡对赵智强的博客一直保持关注,尽管在他眼里,赵智强大有“抄袭”自己的嫌疑,“有些不爽”。不过,赵智强之所以未能成功,于凌罡觉得是因为这个温州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能得知合作建房的一整套方案。

  “合作建房这件事,换别人是做不成的。”于凌罡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尽管他的运气似乎还不如赵智强———奋斗几年,土地也没能“拿到”一块。

  不过,于凌罡的能力并不是为所有人认可。事实上,在他的一个博客里,经常有些人跳出来指责他,言辞很是激烈。对于这样的“不速之客”,他有时会进行文字上的反击。

  于凌罡确实喜欢用数字来发现并说明问题。因为家庭贫困而未能上大学的他,对数字很敏感。“念书时,我的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都不错。”他说。

  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为了证实合作建房的好处和可行性,于凌罡飞速地在纸上做着计算。一边算,他一边提醒记者不要走神。“你可能从没算过这么大的数字吧!”

  最后,他得出了两条结论:一是北京市有足够多的地让百姓居住;二是房价完全可以降到老百姓所能接受的价格,同时政府和房地产商也会“高高兴兴”的。

  而令于凌罡最为自豪的事情,可能是自己的合作建房方案得到了官方和科学界人士的认可。一位科学界人士曾评价他“很有想法”,并鼓励他要坚持下去。

  不过,即使有再多数据佐证,有再权威的专家支持,合作者也并不都买于凌罡的账。最让他伤心的是,很多人只在乎他们什么时候能够住进低价的房子,却并不愿意为此而努力———有人曾对他说,“什么时候盖出每平方米2000元的房子卖给我们,我们就承认你是英雄,否则你什么都不是……”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