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务员透露,近期上海部分公务员或将领到10余万元的住房补贴。这是2001年以后,上海再次发放公务员住房补贴(《每日经济新闻》2月4日)。
这一消息看上去很神秘,不知现今发放房贴是否见不得光了?向部分公务员发放房贴,已有当事人作证,这便不是空穴来风。况且,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已经有人看见,文件规定:房贴补助金额为2800元/m2,2001年后参加工作且工作满5年者,可以享受。按行政级别,科员的补贴标准为65平方米,副科为70平方米,科级为80平方米,副处是90平方米,以此类推。这就是说,普通科员也有可能获得15万元以上的补贴。
十分遗憾的是,记者向权威部门求证此事时,有的只说住房补贴政策确有听闻;有的竟说并不知情。这种表述叫人哭笑不得,更让人寒心。难道被排除在利益之外的民众,知情的权利也在排除?
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向公务员发放房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前提是让市民知情,并征得市民同意。如果搞暗箱操作,不让市民参与发表意见,这是对市民权利的侵犯。同时,发房贴这样的重大事项也要有个规矩,不能随心所欲,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可现在事实已经发生了,权威部门还想捂住盖子,不肯透露或不肯透露准确消息,这哪里还符合依法行政与阳光行政的要求?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动因是,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人们不禁要问,在这种情况下为公务员房发放数额不菲的房贴,财政为何就可堪重负?目前上海公务员总数有七八万,就算只有一部分人能享受到房贴,金额也将达到数亿元,难道这不是纳税人的钱?
每次加薪,都是先从公务员开始。现在发放房贴,又是让公务员独领风骚,这一由权力部门制定的利己政策,显然还违背了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政策制定者如果不从利己主义的狭隘视野中跳出,所谓共渡经济难关,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就成了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