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恢复常态发展的局面,业务经营稳健向好。展望“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银行经营环境新一轮变幻的帷幕已然拉开,在延续稳健运行态势的同时,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2010年商业银行经营态势稳健向好
2010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但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在资产增速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的同时,净利润增速有望恢复到30%左右。银行业绩复苏,是规模增长和息差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费用、拨备以及手续费收入也带来了一定的正贡献。2010年银行经营态势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信贷投放相对平衡,同业资产较快增长。呈现出贷款增速小幅下滑、同业资产增长较快、债券资产占比小幅下降的新格局。二是多种因素推动净息差反弹。三是良好风控进一步减轻财务压力。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信贷成本有所降低。四是中间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受名义GDP增长提速、存款活期化推动财富管理需求提升、银行卡发卡量继续增加和银行议价能力增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1%。五是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
存贷款增速放缓
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速均告回落。受贷款增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呈回落态势。截至2010年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9.6%,较2009年末回落了8.6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银行规模越小、存款增速越快。
活期存款占比维持高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受通胀预期加强、利率水平较低、股市出现波段性行情的影响,存款活期化较为明显,活期存款占比继续保持在45-47%的较高水平。由于中长期贷款增速相对较快,贷款结构呈现定期化趋势。
存款成本率下降,贷款收益率出现分化。主要受存款活期化和存款重定价的影响,银行存款成本率继续下降,且超过贷款收益率的降幅,成为净利差回升的主导因素。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平均为1.32%,较2009年下降0.18个百分点,大型银行降幅相对较大。贷款定期化并未给上市银行带来贷款收益率的普遍提升。201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为5.18%,较2009年微降0.0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大型银行贷款收益率下降,中小银行有所上升。
业务转型稳步推进
再融资压力短期缓解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再融资。一是贷款增长严格受控,银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结构优化来促进盈利增长;二是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不仅直接提高了银行再融资要求,也推动了业务转型;三是政府强化对银行的信贷指导,推动了信贷结构优化;四是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构成较大的分流作用,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此外,信贷替代型业务快速增长等对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一是小企业贷款增速相对较高,小企业贷款增长普遍要快于总体贷款增速;二是个人贷款增速超过了贷款总体增速,个人贷款在贷款总余额中的比重略有提高;三是债券资产占其生息资产的比重有所下降,同业资产占比明显上升;四是中间业务增速有所提高,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再融资短期压力缓解、长期压力犹存。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资本监管强化的刚性约束下,银行纷纷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提升计划,并在2010年掀起了一波集中再融资高潮。前11个月,商业银行通过IPO、定向增发和配股共融得资本超过5400亿元。并发行了830.5亿元次级债券和650亿元可转债补充附属资本。通过密集再融资,2011年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在11%以上,短期内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显著缓解。但从中长期来看,在监管要求可能继续提高、去杠杆化削弱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和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总体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从整个银行业的情况看,2010年3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分别为4354亿元和1.20%,分别比年初下降了619亿元和0.38个百分点。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企业偿债能力得到恢复;二是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仍然较大;三是财政部放宽了如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核销政策,银行核销自由度更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可控。2010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要求银行对政府融资进行解包还原和重新评估、对相关贷款进行三分类和按现金流覆盖程度的四分类等措施,逐步对地方融资平台及其贷款进行清理、规范。通过清理、规范,起到了有效防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作用。考虑到政府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尚不高、地方偿债能力较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以及银行本身风险抵补能力较强等因素,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的系统性风险可控。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显著收紧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回落,房价增幅趋缓,房地产贷款增速也随之放慢。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同比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2010年9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比6月末低7.3个百分点。考虑到房地产信贷及其风险暴露的规模仍处可控范围、我国居民家庭负债率不高,银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的风险也是基本可控的。
积极探索构建银行业
宏微观审慎监管框架
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监管部门充分吸取国际银行业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实施了更为审慎的金融监管。首先,积极推进四大监管工具的建设,构建宏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一是严格资本金管理,体现“逆周期”的监管理念。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强调普通股和未分配利润在一级核心资本当中的主导地位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银行资本金的监管。二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动态拨备制度,明确提出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5%。三是通过严格存贷比管理、加强日常流动性管理等措施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四是酝酿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重要补充,约束银行表内外业务的过度膨胀。
其次,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政策指导和风险控制。为防止巨量信贷和信贷投放大起大落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强化了对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的监管,引导信贷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推出了新的监管措施,加大对融资平台贷款管理的力度。通过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房地产贷款风险的监管,并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等行业贷款。
第三,规范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防范相关业务的违规风险。针对违规揽储有所增加的现象,加强了业务监管,严肃查处银行违规揽储行为。加大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落实力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建立全流程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为防止银行“表外贷款”井喷带来较大风险,监管部门清理和规范了银行信托理财业务,还加强了银行代理保险等业务的规范管理。
2011年商业银行将在全新环境中
平稳运行、加快转型
2011年,银行业利润增长的动力将趋于平缓,预计能实现15%-20%左右的温和利润增长,但各利润驱动因素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是利润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利差进一步提升并保持稳定,是净利息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业务转型推动手续费收入继续稳定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略有提升;监管要求提升将推动贷款拨备较快增长;成本支出在连续压缩后将与收入变化基本保持同步。
存贷款规模增长进一步减速。2011年,受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贷款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但考虑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新增贷款绝对量难以大幅减少。预计2011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在7-7.5万亿左右,贷款余额增速为14.5-15.8%。其原因一是2011年信贷控制更趋严格,新增信贷目标料不会超过7.5万亿,导致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二是预计2011年底之前准备金率还将至少上调4次,每次0.5个百分点左右,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将对银行贷款能力产生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是预计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楼市调控下个人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快速增长。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