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再度增大吸储压力
银行存贷比逼近红线的状况不容小视。据中信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前5个月,中信银行的存贷比皆超出75%的监管红线,致使该行信贷一度锐减,7月贷款月增量为-135%,才使得存贷比回归监管红线以内。
存贷比逼近红线的背后,是存款资源正面临日益稀缺的窘境,银行揽储压力大增。一般来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其吸收存款的能力比较强,存贷比相对较低,如农业银行的存贷比只有55.77%。根据2010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在五大国有银行中,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存贷比同样超过了70%,分别为72.1%和70.2%,可见存贷比压力之大。
存贷比指标对于中小银行的压力更加大一些。面对银根紧缩、流动性压力上升的现状,某些银行为了降低存贷比,往往在月末、季末等时间点通过有奖储蓄和高息揽储等方式,暂时性地大幅提高存款余额。就在去年9月,银监会通报批评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农业银行存在有奖储蓄和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
今年4月6日,央行再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增加0.2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看起来似乎可以增加银行的吸储能力。但是,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由于加息后,仍然是负利率,资金向银行转移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仍然会选择投向投资品种。
原存款“冲刺”现象将有所改变
自监管层收紧银根以来,每到月末,不少论坛网站总会出现吸收短期存款返利的帖子,一些中小银行的客户经理不惜个人出资返利揽存。为吸引大客户存款,不少银行送加油卡、购物卡、手机等礼品不在话下。
去年,银监会已经对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分行的违规揽储行为进行通报,责令处理。
总体而言,这些违规现象主要源于银根紧缩,流动性压力上升。
交通银行目前正在发售的沃德添利清明版1,起售金额为30万元,5天的投资期预计年化收益率高达6%。该产品的募集期为3月28日至31日,起息日为4月1日至5日。
建行、招行、北京银行也有类似产品推出。比如北京银行杭州分行推出的7天银行间市场产品,年化收益率5.0%,不过,该产品只针对100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
银行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称,高收益的短期、中短期理财产品月末扎堆出现,主要原因是,银行期望利用高利率的理财产品吸引大额资金,冲而为季末存款作最后“冲刺”以满足将要求。
中小银行业务面临转型
银行存贷比75%的红线,从年度向季度向月度迈进之后,中小银行由于存贷比贴近75%没有空隙,吸收存款比大行难,如果央行马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变成中小银行一下子超过75%的红线,这样,将造成中小银行无法信贷,以后中小银行只好在吸收存款后以存贷比红线为首要大事,多余的资金才能信贷,这将造成中小银行资金因天天睡在银行里而不能创造效益,过去那种先信贷,年底应对存贷比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了,这将大大影响中小银行的业绩,中小银行能否开辟第二战场?
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世界经济学家吴东华认为,中小银行信贷之路已到尽头,但是可以走银行业的多元化协同效应之路。中小银行可在推销金融租赁,在降低信贷业绩期望值后,除了委托理财方式之外,还可以提供企业的海外投资、采购、外贸等方向的咨询。中小银行只有从单一信贷收利,转向本身的全方位协同效应收利,才能胜出。
吴东华认为资本密集型银行在日均存贷比面前只能被动应对,而知识密集型银行却能摆脱日均存贷比的桎梏,能主动地去开辟自己的第二战场第三战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