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大宗商品剧烈震荡,多个品种先抑后扬,金融属性逐渐让位于商品属性。而这种转换的直观体现是:商品走势出现分化,投资者已不能像2009年和2010年那样,只看宏观面、货币政策面而入市交易,单个品种本身基本面因素已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中长期而言,大宗商品区间盘整或成常态。虽然QE3出台可能性不小,但正如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商品价格的提振已不会如第一次、第二次那样,边际效应递减或在所难免;对于大宗商品投资者而言,系统性风险仍有可能在市场预期之外发生,多品种组合对冲交易或是在这个复杂环境下较好的策略之一。而据我们了解,2011年以来做的成功的投资者也确实采取这类策略较多。
笔者认为,目前大多商品可能是处于阶段性底部区域。8月24日美财政部周二发行350亿美元为期四周国债,收益率为零。即便如此,仍有1517亿美元的资金认购这些国债,超额认购四倍以上,市场恐慌到如此地步!此时市场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者,试错也是投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短期市场预期这么悲观,价格还能跌到哪去呢?寻找强势品种建多,区间震荡思路操作或是可以一试的短期策略。
大宗商品先抑后扬
8月份,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围绕经济与政策的预期不断大幅变动,这种变动加剧了未来经济与政策的复杂性,短期市场恐慌情绪也放大了这种复杂性。在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美参众两院终于就美缩减赤字与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协议。但这一事件之前美国疲软的经济数据已动摇了投资者信心,原油、伦铜提前下跌,而黄金则明显折射出市场的浓厚避险情绪—— 8月2日大涨2.46%。随着8月6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市场在已有一定预期情况下,资金仍大量流出股市与商品市场等高风险资产,转向日元、瑞郎以及债券和贵金属等避险市场。投资者感受到了如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悲观心态,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争论升温。自恐慌开始蔓延的8月1 日至8月9日市场情绪稳定,原油下跌幅度约17%;伦铜下跌幅度达到11%。这一深度和速度令市场极为不安。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甚至在某些单个交易日与美元同涨,显示出市场避险需求何其旺盛!
8月初国内商品市场同样表现为暗潮涌动,本就跟随外盘的沪铜等有色金属低开低走,而相对独立的橡胶、白糖、PTA、豆油、螺纹钢等也大幅被动走低,让投资者无所适从。随着市场情绪企稳,美债危机、欧债危机阶段性影响淡化,国内商品又出现快速反弹,但各品种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基本面强势的PTA、豆类快速反弹,幅度超过8月初的高点;橡胶、白糖、棉花等其他大多数热门品种则由于基本面缺乏亮点而处于中期盘整行情中。金融属性快速让位于商品属性,需要投资者快速转换思路。
外围关注两大焦点
未来外围市场存在两大关注焦点,一是美国经济仍将是复苏艰难阶段。表现在市场预期方面,部分机构,比如花旗、高盛以及摩根大通等大型机构相继下调了对全球、欧美以及亚洲经济增速的预期。经济低迷需要政策刺激,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留给美国的财政政策空间虽然有限,但白宫方面已表现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的意向,解决失业问题将会是后期政府核心工作之一。货币政策方面,近期全球央行会议上,伯南克承认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会上虽然没有正式提及QE3,但似乎是在为后期QE3的推出埋下伏笔。二是欧债危机,直至目前,欧债风险依然是市场关心的一个重点。从欧洲共同债券发行的失败到希腊援助计划抵押物品的争执,再到债务危机从边缘国家至核心国家的发展势头,都意味着欧债危机始终是中长期需要关注的焦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