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3年央票利率下降释放微调信号 谁是A股救命稻草(3)

2011年10月23日 13: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场底确立仍需两个条件

  新低又见新低,国家队进场带来的似乎不是一场救赎,而是一个陷阱。上证指数创下近两年新低2315点,随后有所反弹。而这个反弹也许仍然是一个陷阱。因为,从本周一30分钟线级别的走势背离之后,日线级别的走势更加难看,而周线级别如今更是看不到希望。目前看来,大盘何时能够见到市场底,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资金的市场利率开始降低,二是周线级别的底部可以识别。

  新低比预期来得还要快

  国家队进场原本给予市场无限的想象力,但投资者很快就发现,抄底很容易,但买进之后想要出来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小股票,每天成交量都很小。而这一波反弹到现在,沪市也未出现过千亿级别成交金额,这意味着真正的大额资金并未进场。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从技术上去解答这个问题,大致可以在周线级别上找到答案。今年四月份以来,周线的走势较为难看,期间只在6月底有个反弹,而那个反弹并未形成一个趋势性的上涨,只是形成盘整格局。随后市场继续跳水,大盘行至今日,该级别的背离并未出现,也就是说,市场还未出现周线级别的底部信号。而要形成这个信号,理想的走势是还需要一次盘整和一个下跌段的背离信号。按技术理论,形成这两段走势,至少需要八到十周的时间。周线反弹信号不出现,大资金也很难进场。

  从资金层面来看,目前要经历的是一段痛苦的时期。有投资额较大的投资者就表示,目前抄底进去容易出来却很难,因为参与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少?首先是国内市场的资金成本比较高,目前股市的收益率水平远不及理财市场,也比不上信贷市场,资金自然会往有利的方向流动;其次,最近美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突然好了起来,很多国际短期资本都回流美国;第三就是由于市场扩容,存量资金失血较为严重,这其中包括新股IPO和存量大小非的释放。

  从基本面来看,目前的市场或许又处于一个纠错的阶段。今年年初,投资界对今年的投资增速有一个判断,那就是认为今年我国的投资增速依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有些投资如火电增速甚至为0,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明显放缓。因为大部分投资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建得越多亏得越惨,现金流状况越糟糕。目前这种情况正慢慢显现。其次,还有一个对估值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跌无可跌,但实际上位于估值底的都是那些已经“老气横秋”、失去成长性的股票,本来就不应享受高估值,而这些股票又占据A股大半江山。成长股的估值则始终无法下降,如快速消费品、医药、农业等,依然在高位。目前市场要做的事就是纠错,把市场的估值真正降下来。

  何处是底部

  那么,市场就没有底部了吗?这显然不符合自然规律,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更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那何处又是底部呢?分析人士认为,同样可以从技术、资金和政策三个方面去捕捉。

  从技术上看,目前30分钟级别的反弹都难以看到,日线级别的昨日亦出现跌破前期新低的走势,其买点或许在酝酿当中。但周线级别要走出完美走势,仍然任重道远。分析人士认为,若周线级别出现背离信号,就有可能迎来一波较为强劲的反弹。其背离原则是,大盘创新低,但不少技术指标不再创新低。

  从资金面的情况来看,如果高息信贷市场终结,理财市场收益率下降,银行开闸放水,二级市场IPO逐渐平息,市场就可能迎来喘息机会。而这一切可能都会在四季度末期才会出现。因为,只有在此时,各方面的资金压力才会达到顶峰,才会加速一些事件的演化。

  从政策面来看,投资和出口增速下降已经是预期中的事。政策面上,是采取积极措施阻止这一切发生,还是任其发展而让市场来解决这一切,也许要等政策推出以后才知道。对经济体来说,这也是最大的变数。昨日,财政部公告称,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自行发债试点。这可能意味着政府正在尝试放宽政府负债的底线,在短线内可以缓解投资增速下降到来的压力。但地方政府本身就是一个负债系统,如果所投项目并不能带来丰厚的现金流,未来依然会有较大压力。对市场而言,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长期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中国证券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薇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