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揽储乱战 理财潜伏风险

2011年11月28日 11:41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

  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票据信贷类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然而在这些产品中真正在为投资者理财,保值增值的不多,部分银行采用“银银合作”或“银信合作”的模式来变相放贷。

  投资信贷类产品看起来能够实现保本保息,但其中存有隐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其信用风险,信贷类产品大部分既无担保、也不保本。对于此类产品,银行业只是代销,未对其增信,万一企业出现偿付困难,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视。

  “即日起出售系列理财产品,期限30天,收益率最高达5.2%,5万起购。”临近年终,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对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口头提出停发建议,但记者调查发现,各家银行目前的执行并不一致,揽储乱战短时间内难以收兵。

  “差钱”是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的共同感受,高息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正在挑战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半管制”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这种粗放型经营模式并不可持续且蕴藏风险,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

  名不符实

  变味理财实为揽储之用

  今年伊始,受“负利率”影响,百姓的存款纷纷大搬家,思忖着怎样打好“钱包保卫战”。与此同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几乎全年无休地依靠发行大量理财产品来揽储。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仅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

  随着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的监测从“月均”迈向“日均”,从一季度开始,商业银行就开始在为“日均存贷比”做准备,为了达到存贷比不超过75%的监管指标,在银行不愿意减少贷款的情况下,纷纷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增加存款,试图通过这样的捷径以解燃眉之急。

  记者调查发现,临到季末,各大银行为冲时点揽存更是不惜代价,成本一路走高,某国有银行对1000万元以上的存款许诺千分之二的奖励,而且只需在银行里停留几天,纯粹为季末平头寸使用,此类情况在年底更是愈演愈烈。“最近银行里有几个大客户明确表示要把存款转走,因为别家银行开出的奖励条件更丰厚,最高可达千分之五。”一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公开表示,各家银行多靠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争抢资金,提高存款,压低存贷比,理财成为变相揽储,有悖代客理财的本质。

  银监会自7月初就开始加强银行理财市场的整顿,建议“慎发”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9月30日又发文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揽储。近期,刚上任的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重申,要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日均存贷比指标的深入实施,仅为冲时点而存在的理财产品将会失去市场,尤其是一些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将会渐渐淡出,理财产品市场将会经历一个挤泡沫的过程。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表示,这一年以来,投资者的胃口被喂大了,鉴于A股基金皆跌跌不休,百姓投资渠道少且对风险忍受度低,中长期看来,1个月到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还是会广受青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