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现在网上一提到城管,负面评价就铺天盖地。为什么城管这么不招人待见?
孙秋军:城管的形象这么负面,是粗暴执法带来的影响。作为城管,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矛盾激化到这个程度。现在城管被贴上这么多负面标签,都是城管自身的问题,不是老百姓的问题。弱势群体就是需要你去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工商税务管富人,城管管穷人、弱势群体,这可能也是城管“招人烦”的原因。
孙秋军: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该罚的90%都不罚,该收的80%都不收。一个小贩一天才能卖多少钱,你都给罚了,肯定不行。还有农民,他蹬个三轮车进城,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他根本不懂。对这样的人,你就教育教育,他有个基本认识,一般我们也就开绿灯了。
中国青年报:遇到说了也不听的情况怎么办?
孙秋军:只要他走了,就算骂骂咧咧走了,我们也就算了,不跟他理论。真要是蛮不讲理不肯走的,我们就通知公安部门协助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出现的暴力执法,其实都可以避免。他们就是没明白自己的责任和职责。我跟我们同事说,你要是争辩或动手了,有多大理也是错的。你穿着制服,代表国家的形象,要跟人动手,还不得石可碜(难看——编者注)死了,你丢的是国家的脸。
中国青年报:现在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要秩序,失业游民要生存,社区居民要环境。”这也会让城管执法左右为难吧?
孙秋军:我们就记住一点,把心放平。如果有倾向,就倾向大多数。现在确实普遍存在私心大、无公德的问题,各人对自己的利益都是寸土必争。这是社会环境的问题,不是城管能改善的。城管就像“泔水缸”,苦辣酸甜都得装。
中国青年报:城管工作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孙秋军:我们的社会,包括当地政府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城管要怎么用?公安有公安部,水利有水利部,城管没有,只在建设部门代管。每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我都关注。但那些代表除了提些热闹话题,最多涉及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怎么去管理城市,一直没人提出。十几年了,不能再拖下去了,你看看,现在城管在社会上都是什么形象了?
现在城管体制有问题。名称上,有叫综合执法局的,有叫城管大队的,有叫行政执法局的,有叫城管委员会的,有叫联防的,啥都有。服装也不规范,有穿蓝的,有穿黑的,有穿黄的,还有穿警服的。这就导致了人员乱、执法乱。上面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就自己创造自己的模式。即使有好的做法,也很难推广到其他地方。
我们上一级的白城市有5个县市区,有两个都把城管局砍掉了,就只在建设局下面设一个城管大队。就因为我们不在市政府序列内,之前三次机构改革,都要取消我这个单位,都被我争取保留了。
城管局也有牛的,纳入到了市政府序列内。有的城管局局长还是公安局副局长兼的,这样就权力很大,老百姓不敢不服管。但这样虽说降低了工作难度,老百姓的逆反心理也会越大,以后就越不好管。你管他一次,他就记你一笔账。我们2008年碰到一个人,在外面乱堆水泥袋,让他收也不配合。后来才知道,他2002年被城管队员打过,过了6年还在心里恨着。
条件艰苦也有艰苦的好处。我们城管局组建11年,没有一辆车,队员出去执法,都骑自己的自行车、摩托车。没有执法车可能也是我们城管不抢不收的客观原因。你收了往哪儿装呢?给自己找麻烦,呵呵。
中国青年报:你们怎么另想办法?
孙秋军:我们现在换了思路,讲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比如说小摊,这是城市需要的东西。我们就划定几个范围,比如十字路口,遵守“瓜儿不落地”的原则,就是让他们搁在车上,别搁地上摆一堆,这样既方便群众,也不影响市容,有需要可以马上走。还有早市,允许你摆摊卖菜到7点半,早市一撤环卫工人马上过来清扫干净。
现在城市经济都发展了,作为领导,经济、项目要抓,更应该把城市搞好。不是说建多少高楼大厦,而是要考虑三点:第一,市容要搞好;第二,要干净;第三,便利百姓的市政设施要有。我们现在很多城市搞了那么多项目和基础建设,怎么都不考虑考虑,如何才能把一个城市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