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存多项违法行为
除了在专业人士看来“草菅人命”的违规手术,“复活”的国泰医院还存在着多种不可思议的违法现象:本应消失的计划生育科还堂而皇之地存在;本应摘掉的“二级妇产医院”的帽子仍然戴着;《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早在去年10月28日就过期,到现在居然未补办,并且从未停止过相关业务……
12月1日,记者在国泰医院看到,崭新的导诊牌上,清楚地标记着,本应被撤销的“计划生育科”在二楼。而且,不仅牌子在,10月8日之后,国泰医院还开展了一些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执业活动。
在厦门某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小陈,10月11日在国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小陈证实,她总共花了3400元,其中医保报了1700元,手术用了1000元,为她手术的是一名男医生。
“根据有关规定,计划生育科是二级妇产医院的必设科室。因此,国泰医院已不具备去年刚刚升级的‘二级妇产专科医院’的许可条件。”郑幼卿告诉记者,根据法律,应该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然后再让它重新申请一级医院的执业许可证。然而,国泰医院连计划生育科都照旧营业,注销、重新申请执业许可证更是难上加难。
记者调查发现,国泰医院甚至连接生等妇产医院的基本执业资格都没有——它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早于去年10月28日到期。按照规定,到期后,国泰医院应该重新申请该许可证,方可开展相关执业活动。
去年10月29日,厦门市卫生监督所便对国泰医院发过一份“卫生监督意见书”,上面明确说明,国泰医院不得开展助产技术(二级)和计划生育手术的执业活动。
据郑幼卿介绍,此后,国泰医院提交过一次申请,当时持有母婴证的医生只有两名,不够开展助产技术(二级)的许可条件。因此,卫生监督所并未为其核发新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后来,国泰医院干脆就不再申请,凭着那一张已经过期的许可证,一直开展相关执业活动,直至今天。
2011年11月23日,厦门市卫生局又专门下发《关于厦门国泰妇产医院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项目限期整改的通知》,要求国泰医院“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申请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禁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要求于“2011年12月6日前完成整改工作”。
记者手记
谁来为执法者“撑腰”
铁证如山,如何处罚法律规定得清清楚楚——即便如此,国泰医院仍能逍遥法外,继续大张旗鼓地做广告,继续以“妙手回春”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后,国泰医院是会更肆无忌惮,还是会有所收敛,我们现在无从得知。但正如医疗监督员郑幼卿所说,违法者难道道个歉,说一句“我会改”,就能不受惩戒吗?
更令人好奇的是,一家普通的民营医院,哪来那么巨大的能量,甚至足以扭曲法律——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无疑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之一,要动摇法律,能量之大,绝不是一个医疗机构能实现的。难怪人们会由此推测,有一股力量在给国泰医院撑腰。
从结果来看,撑腰的事实再清楚不过,虽然这种撑腰的初衷并不一定涉及利益分成,甚至有可能确是为了维稳。这样的话,在医疗监督员要行使人民赋予的打击违法的权力时,一个不平等的格局便自然形成了:一边是一家医疗机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复杂背景和可能随叫随到的“撑腰”者——权力;一边是单打独斗的执法者,手上只握着看似强大,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名为“法律”的武器。
在这种格局下,在博弈开始之前,结果也早就可想而知。尽管从未放弃过抗争,但郑幼卿自己也知道,仅凭自己,虽然能一次次掌握国泰医院违法的证据,但最终可能只会成为对手嘲讽的对象。
虽然一个人的战斗早已让郑幼卿疲惫不堪,但有时她又不觉得自己是孤身一人。她会觉得还是有一股力量为她撑腰——这股力量来自她的同情者,来自成千上万普通人的正义呼声。然而,这股力量毕竟是空泛的,最多,它只能在郑幼卿一次次碰壁时,为她提供一次次重新振作的精神动力。
这种“撑腰”让执法者的精神更加强大,但在现实中仍是寸步难行。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执法者也有真正的“撑腰”。地方官员的清醒、监督机构职权的明晰、执法人员的安全保障……这一系列都可以成为推动公正执法的后援。
当然,最根本的“撑腰”力量应该是真正的法治的实现,是某些领导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状况的消失。这消除了违法者的撑腰者,不仅能遏制违法行为的再发生,更能使他们违法后无所遁形。
同样,只有法治真正替代“人治”,不论什么都将无法成为逃避法律惩罚的借口——哪怕是说为了维稳。更何况,厦门市政府相关部门口中所说的维稳,不过是维护了一家民营医院违法者的稳定,如若这样,谁来维护权益受侵害的普通老百姓的稳定呢?
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公权力才能为老百姓包括执法者撑腰。这时人们便可以相信它、依赖它,也才能有真正的稳定。一直以来,郑幼卿坚信:这是个文明社会、法治国家,她所在的是一座文明城市,老百姓善良淳朴、热爱正义,有许多人和她志同道合——为了良知,她绝不半途而废。
我们也期盼着,终有一天,在法治的阳光下,公权力会为所有执法者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王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