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新阶段反腐突出重点 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2012年01月30日 13:3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遏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有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背后仍隐藏着腐败问题。受访专家分析,群众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问题,贪污腐化的问题,“吃拿卡要”的问题,与民争利的问题,优亲厚友的问题,感受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切,也最痛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更大力气解决。

  权威人士强调,对于上述问题,应当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迫切要求的地方做起,逐项切实解决。

  首先应当坚决纠正的,依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权威人士指出,其中包括多项内容:例如,严肃查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事故和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及其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再例如,纠正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等等。

  林喆分析说,例如征地拆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都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一旦出现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就会直接损害到群众利益。

  对于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权威人士透露,下一阶段的重点将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决防治侵害群众合法权益问题。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科学决策、权益保障等机制,严格纠正在基层事务决策和管理中独断专行、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等行为,严肃处理少数基层干部侵占挪用惠民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产、侵吞集体收益等问题,严厉打击参与、纵容和支持黑恶势力欺压群众等行为。

  二是规范基层执法行为。认真清理基层执法项目,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执法信息公开、时限承诺、结果查询等制度,着力解决执法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等问题,坚决纠正在执法中滥用职权、办事不公、假公济私等行为。

  三是推进基层便民服务。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并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推诿扯皮、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等行为,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近几年,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之所以类似问题仍有发生,林喆分析说,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有的党员干部仍然存在对权力的滥用,尤须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任建明认为,这类影响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易引发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群众身边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一直与权力监督有关系。解决这一类问题,关键是看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得到监督。只有监督到位,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堵住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近年来,在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上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需要警醒的是,目前反腐形势依旧严峻,反腐倡廉工作也需要改革创新的措施”,林喆说。

  受访权威人士表示,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其重点在于推进和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例如,推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廉洁司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深化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

  再如,深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推动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项目、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进场交易,强化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规范化管理。

  此外,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等各项公开工作,加强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也将是下一阶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的着力点所在。

  林喆建议,“首先,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中管用的制度、条例及规范真正地落到实处。其次,反腐倡廉工作要取得成效,不仅要推进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关键是看有关部门是否有决心,能否排除阻力。再有,在干部选拔过程中,需注重以德为主,并加大监督力度。”

  在受访专家看来,下一阶段,如何改革创新仍是关键。近几年来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的工作中,从微观角度着力的改革比较多,未来应该从宏观角度,在反腐根本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这是赢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陈泽伟

【编辑:吴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