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现象呈蔓延趋势 代表委员吁立法维护休息权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当代表委员们关注社保、分配、就业等职工权益问题时,一个劳动者经常遭遇的侵权问题却鲜有问津——
工薪族“过劳”岂容无奈到漠然……
“社保”、“分配”、“就业”、“医疗”……一个个民生热词被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热议,而一个劳动者经常遭遇的侵权问题,却鲜有问津——过度加班。
上述这些观点折射出在“强资本、弱劳动”格局下,人们对劳动权益的维护特别是休息权的关注,正从无奈走向漠然。就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希望为“过劳之惑”寻求解决之道。
过劳危机
【案例】
2月18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事务所一位年仅27岁的审计师因病去世。据悉,他2007年进入德勤担任审计师后,常年加班加点,饮食起居不规律,2010年被确诊为贲门癌。而就在三个月前,某公司女职员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去世,死前几天,她还在微博上称长期加班、熬夜,每天晚上九点后就餐。“过劳死”,已经成为人们必须直面的社会问题。
“人的身体像个弹簧,当劳累超过极限时,‘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生命亦从此失去了弹性。”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她曾被称为“高三专业户”,每天早上7点到学校,晚上7点多才能下班。而这种情况在许多学校的毕业班主任中普遍存在。一天近12小时的工作状态,庞晓丽委员已经“习惯了”,但她瘦弱的身体却拉响了“健康警报”。
据了解,“过劳”一词源自日语,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其定义为:因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导致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过劳”现象在我国呈蔓延趋势。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自主掌握,是造成‘过劳’现象普遍的主要原因。”庞晓丽委员注意到,一些用人单位采取延长工作时间和增加用工强度的办法,达到减少用工、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劳动者为了生计,为了得到单位的认可和提拔重用,只得以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被动接受各种影响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苛刻条件。
有委员分析认为,现代企业淘汰激烈,导致员工关系紧张,在缺乏心理疏导之下,郁闷、焦虑等情绪无法排遣,也极易产生过度疲劳状态。
“当劳动者遭遇‘过劳’时,谁敢说‘不’?谁又来维护我们的‘休息权’?”庞晓丽委员感到困惑。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