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猎者杀熊手段残忍多样 反盗猎投入亟待加强(3)
盗猎与反盗猎
张枞峰是保护区稽查大队队长,当地人都叫他张大平。他挽起裤管,展示着满是磕碰伤痕的小腿。
张枞峰今年49岁,从小在当地长大,18岁开始上山。早年当过森林管护员和头溪保护站站长兼书记,前几年,他被调到保护区稽查大队当队长。长期在山里磕磕碰碰,就留下了这些伤疤。
自1960年成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后,下设八个保护站,2006年自然保护区成立管委会以后,在靠近中朝边境的双目峰增设了一个保护站,保护站的主要职责是防止有人在保护区里盗采、盗猎。
“9个保护站加起来不到200人,这么大片林子,根本看不过来。”张枞峰说。在近20万公顷的保护区,最小一个保护站的巡逻区域都达到了一万多公顷。三到五人为一组的巡逻小队,绕着管护区走一遍,需要两天的时间。
事实上,即便是人手足够,但因没有刑事执法权,保护站的森林管护人也处境尴尬。再加上和他们在斗智斗勇的人,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猎手。
十几年前,张枞峰在巡山的时候发现前面有两个行踪可疑的猎人。他带着队员边追边喊:站住。没想到前面的猎人在转身就把拿着枪的手抬了起来,张大平一看情况不对,一边叫队员蹲下,一边往一棵松树背后跳,还没起跳枪就响了,万幸没被打中。
这不是他唯一和盗猎分子面对面。另一次是张枞峰拿着微型冲锋枪,猎户拿着自制的猎枪,两人在林子里耗了很久。那一次和他对峙的猎人枪法极准,张枞峰就喊,“我知道你枪法好,但是我这里面有一梭子弹,只要你开枪,我这一梭子都打出去,大不了一起死。”盗猎的这才逃走。
2006年保护区管委会成立以后,保护站归管委会管理,巡护队员巡山不再配枪,而是橡胶棒,即使抓住盗采、盗猎的,如果没有构成犯罪,保护站也只能警告后放人。
另一个现象也引起张枞峰的注意,在猎户这个圈子里,有好多规矩:打大不打小,打公不打母,怀孕的不打,发情的不打等等。但此行规在最近十几年来,慢慢被市场渐涨的收购价给破坏了。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二道白河的山货庄,熊掌的价格从2008年的680元一斤涨到了现在的1200元一斤。尽管属于黑市交易,但在当地,知道这个行情的人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