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9日以来,苏丹南方开始就是否独立举行公投,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如果南方最终选择独立,苏丹将“一分为二”,失去非洲面积最大国家的头衔,1956年独立的苏丹将进入新的历史。苏丹为何会走到如今的局面,苏丹南部为何要就独立公投,未来苏丹将面临什么新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一解答。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追溯苏丹的“前世”,分析苏丹的“今生”,探讨苏丹的“来世”。如果说独立前的历史是苏丹的“前世”;那么从1956年~2011年南方公投之间的历史,则是苏丹的“今生”;而南方公投选择独立之后,苏丹的历史无疑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进入“来世”。
苏丹如今的局面,既是“前世”英国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埋下的恶果,也是“今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势力干预的结果。至于“来世”,显然不能靠一次公投就能化解南北恩仇。
专题文字:党建军 彭玉磊
数字解读
苏丹“南北差异”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国土面积超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积最大国。苏丹全国人口约4000万,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70%以上的苏丹人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苏丹南方居民则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南方人口约占苏丹总人口的20%。
这些数字看似枯燥,却值得仔细解读。从这些数字可看出,苏丹南北在宗教、人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造成苏丹独立后南北频繁冲突和南部公投是否独立的潜在原因。
苏丹“前世”:
殖民统治埋分裂祸根
本报讯 1956年独立前,苏丹曾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这段殖民历史,埋下了苏丹独立后两次内战以及今日面临分离局面的种子。
与埃及历史交织
沦为英国殖民地
回顾独立前的苏丹历史,往往是与埃及历史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苏丹数度被埃及统治,到了近代则出现了一个新角色英帝国。19世纪初,埃及侵占苏丹,到了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此时,虽然苏丹名义上的统治者仍是埃及,但其实已经间接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奴隶贸易被废止,苏丹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大起义,起义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赶走盘踞苏丹的外国势力。1885年,埃及和英国部队撤离英国,苏丹实现了短暂的独立。19世纪90年代,英国试图卷土重来,重新控制苏丹。这一次,同样借着埃及统治者的名义。1899年,英国和埃及达成“共管”苏丹的协定。实际上,苏丹再次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对苏丹事实上的殖民统治,引起了埃及民族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对此,英国采取的政策是竭力阻挠。1952年,废除君主制的埃及新领导人认为,结束英国对苏丹殖民统治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埃及对苏丹名义上的统治。这一年,英国和埃及达成了苏丹举行自决的协议,保证苏丹在1956年1月1日独立;1956年,苏丹正式独立。
英国对苏丹政策
南北“分而治之”
就在1956年独立前一年,苏丹南北之间爆发内战,因为南方人担心新独立的苏丹被北方人主导。历史上,苏丹北部与埃及关系更密切,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苏丹南部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这种南北差别由来已久。
只是在英国殖民时期,这种南北差异因“分而治之”的政策而被强化和扩大。从1924年到1956年苏丹独立前,英国对苏丹北方和南方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政策就是:从1924年起,居住在北纬10度以北的苏丹居民不得前往南方;居住在北纬10度以南的苏丹居民则不得前往北方。当时,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理由看上去冠冕堂皇:防止已重创英国军队的疟疾和其他热带疾病肆意蔓延。
实际上,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真正目的,却是为阻止苏丹北方的阿拉伯文化向苏丹南方传播,同时也便于其在苏丹南方传播基督教。毫无疑问,该政策直接阻断了苏丹南北的融合,蓄意强化了本已存在的苏丹南北差异,埋下了日后南北冲突的种子。
苏丹“今生”:
两次内战夺命数百万
本报讯 独立后的苏丹历史,是一部内战与政变交织的历史,也是一部南北差异持续强化的历史,长期的冲突不仅造成数百万人的伤亡。
三次军事政变
自1956年独立以来,苏丹经历3次军事政变(1969年、1985年和1989年)。在1989年的政变中,巴希尔上台;1993年,巴希尔就任苏丹总统,并在此后四次大选中四次连任。
在巴希尔统治时期,苏丹建立其本国的石油工业,并于1999年成为石油出口国,目前年产原油超过1亿桶。随着大量石油的出口以及油价的高涨,苏丹经济近年来快速增长,成为非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经济上的良好局面,仍未能化解苏丹南北之间的差异,缓和南北之间的内战。就在巴希尔统治时期,苏丹南北之间的战争持续了10余年。
两场血腥内战
1956年苏丹独立时,南北之间的内战已爆发1年,此为第一次苏丹内战。这场内战从1955年持续到1972年,持续了7年。1983年,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这次内战持续超过20年。
2005年,苏丹政府与南方叛军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规定从2005年起,实行6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允许苏丹南方有限自治;过渡期结束后,苏丹南方将就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此外,协议还规定,南北双方平等分享石油收益。
在此之前,苏丹南方一直指责称,石油资源多位于南方,石油收益却多被苏丹政府和北方“夺走”。实际上,促成苏丹经济近年迅速发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经成为苏丹南北之间冲突的一个新导火索。
2005年的《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22年的第二次内战。内战夺走了约200万苏丹人的生命,造成400万苏丹人流离失所。内战还摧毁了苏丹经济,导致食物短缺、饥饿和营养不良。由于内战,苏丹尤其是苏丹南方,整整一代人失去了获取基本医疗服务、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美国强力干预
在第二次苏丹内战中,苏丹政府军曾占领南方,但南方军队却获得西方的支持。换句话说,西方、尤其是美国加大了对苏丹内政的干预力度。正是在西方的强大压力之下,苏丹政府才与南方军队达成《全面和平协定》,同意南方就是否独立举行公投。可以说,今日苏丹之局面,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所促成的。
1989年,巴希尔上台后推行激进的对外政策,苏美关系急剧恶化。苏丹国内政治势力与外国极端组织关系密切,甚至有人邀请“基地”头目前往苏丹,导致美国在1993年将苏丹列入其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1997年,美国宣布对苏丹实行单方面制裁。1998年8月,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使馆遭恐怖袭击,造成22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美国人,另有5000多人受伤。美国指责拉丹是幕后主使,同时指责苏丹卷入,曾用导弹炸毁了苏丹的一家制药厂。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