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前高官曝美情报运作内幕 揭秘总统如何决策
《外交政策》近期刊发美国中情局(CIA)反恐中心前副主任保罗•皮勒的文章,题为《重新审视情报》。保罗•皮勒为美国中情局服务了28年,深知美国情报运作内幕。文章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混乱局面并非缘于糟糕的情报,而是因为领导者的无能。文章内容如下:
“美国总统们根据情报做决策”
并非重要事务。美国人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从小布什鼓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到今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誓言提出阿富汗战略,这些领导人的决策都是依靠美国遍布全球、无所不知的谍报网所收集的情报做出的。毕竟,美国情报支出每年已达约800亿美元。每个星期,重要情报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涉及从搜捕恐怖分子到遏阻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这种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日常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详细地考察问题,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基地组织”威胁开始增加,否则,决策者将无所适从。
然而,在重要外交决策方面,比如是否发动战争,或广泛地重新审视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奥巴马总统现在可能正在做这件事),情报并非决定因素。对领导人真正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他们自己的战略观;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或个人的经验;国内政治的游戏规则以及自身的精神状态。来自政府部门那些不熟悉角落的备忘录或简报,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此外,永远不要低估传统智慧的影响力。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与他的核心决策圈曾收到情报部门关于越南的令人沮丧的评估报告,指出南越有能力站稳脚跟。他们也同时获得来自美国军方的悲观报告,称美军在越南的努力可能将付出巨大的成本与时间。但最终,这些情报被多米诺骨牌理论所取代。这一理论认为,如果南越倒向共产主义,众多发展中国家将步其后尘。杜鲁门总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也是基于过去的教训:盟国未能及时遏制轴心国的力量,导致二战爆发;西方战后的成功,则基于希腊与西德有效地遏阻了(苏联)共产主义的侵略。尼克松总统历史性地向中国敞开大门,是他对大国战略的沉思以及所处的环境使然。奥巴马政府最近在伊朗问题上大做文章,则主要是国内政治的需要。而美国中情局的建议,无论是好是坏,基本与上述行动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