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经济之“变”悄然进行 特区招商引资发展快(2)
农场尝试新的生产分配
在西方的对朝报道中,罗先也是一个新关注点。美联社2月25日从平壤发出的一篇报道援引新加坡“朝鲜交流”执行理事安德赖的话说,朝鲜经济正通过中国这个渠道变得更加国际化,在罗先的居民认为,“该地区对外国人的态度过去几年明显改善,人们适应了与外国人做生意的观念”。
试图在罗先通过项目投资抓住先机的不止有中国商人。罗津市中心的“南山宾馆”过去曾是日军侵占朝鲜半岛时的司令部,《环球时报》记者从罗先特别市负责招商引资的一位官员那里了解到,俄罗斯商人已经和罗先签了合同,要在这座宾馆现有的三层楼建筑上加盖高楼,建设豪华酒店。俄罗斯商人还在和罗先市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免税商店的商务谈判。
只要留心,活跃的经济因素在罗先的不少地方都可以见到。虽然罗先的法律和政策文件中并没有“市场经济”的明确提法,但这里对贸易价格有了“尊重供需双方商定价格”的政策。在朝经商多年的珲春商人小崔说,在朝鲜,外贸价格普遍执行的是国家定价的政策,进出口都得按照国家定价来课税,这是很多在朝鲜从事贸易的中国商人们感到不适应和吃亏的地方,好在罗先已发生变化。
发生在罗先农村的一种变化让《环球时报》记者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罗先的一些农场2011年尝试了一种新的生产分配做法,全年收成的30%上交国家,70%留给农场,2011年的收成不错,比上一年增产两成多,农场职工个人因此大约分到400多公斤粮食。要知道,在朝鲜,粮食对于百姓度日可是非常重要的物资。这种试验上报到了朝鲜中央,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指责,还得到可以在2012年继续试验的鼓励。不过,在朝鲜,人员的跨地区流动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要到别的地方去,必须得到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的同意并开出介绍信,罗先也不例外。此外,合资企业给朝方员工的收入先交给政府,员工拿到手的40%最后是以朝鲜官价兑换的朝币。
现有的罗津港是一个使用多年的老港,临港的一处小山上有一个平台可以俯瞰未来的新港区。引导参观的朝方人员说,按照规划,这座小山将被炸掉,土石填入海中建造新码头,而炸出来的空地将用于建设仓储区、物流区等海港配套区域。据韩国媒体2月报道,中国获得罗先特区4号、5号、6号码头50年使用权。而朝方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动工时间不会太久。据了解,几个新码头的水深可以达到十几米至30米。
港口经济是罗先三大经济中显得最宏伟的一个,但肯定也是建设周期最长的一个。按照罗先特别市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副市长)黄哲男的介绍,罗先的另两大经济是转口贸易和旅游。他在接见中国一个民营公司的旅游项目考察团时很坦率地说,旅游是短期能够见效的经济项目,但罗先市现在没有很多钱来投入,因此非常欢迎各国有兴趣的投资者,需要什么条件和便利尽管提出来,只要罗先能够满足一定尽力去做好。
平壤冒出很多特色饭店
朝鲜的经济变化不只体现在经济特区。近年来,朝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发展经济,比如2011年1月朝鲜成立国家经济开发总局,负责经济建设并制订“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从平壤近年的经济发展来看,可以明显感觉商业气息比以往要浓了许多,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实现“2012年打开社会主义强盛国家大门”的战略目标,平壤到处在开展建设活动。为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平壤兴建了玉流馆、清流馆、苍光美食街等饮食服务网点,凯旋青年公园和中央动物园等也得到改建。
饭店和超市的增加也是平壤的一大变化。记得《环球时报》记者几年前刚来平壤时,使馆区内一家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超市在平壤就算很大了,而今年1月5日正式营业的光复地区商业中心共三层,每层面积约3300平方米,物品也比较丰富。在朝鲜工作多年的朋友最近还和《环球时报》记者开玩笑说,现在平壤打招呼流行“哪里又开新饭店了”。现在平壤各个涉外饭店的主力都是朝鲜顾客,一到吃饭时间,基本上每个饭店都爆满,绝大多数都是朝鲜人。此外,新开饭店都有自家特色,比如哪家饭店的烤肉好吃、哪家饭店的啤酒好喝、哪家的中国菜不错。这些都是出现在朝鲜的细微变化。(赴朝鲜特派记者 程刚 驻朝鲜特派记者 周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