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日本“购”钓鱼岛闹剧背后的政局和世相
原题:荒诞剧何以上演 透视“购岛”闹剧背后的日本政局和世相
日本媒体24日提前曝光即将发布的2012年日本《防卫白皮书》的内容,其中“中国威胁”再次成为白皮书的重点。日本NHK电视台称,白皮书宣称,中国还在增加国防费用支出、强化海洋权益,中国舰艇进出大洋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钓鱼岛周边及东海、南海等地区,这一现象尤为突出。白皮书妄称中国的“军备”及“不透明性”增加了地区紧张。
《读卖新闻》表示,这次《防卫白皮书》比过去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对中国的戒备感。据悉,这份白皮书将在日本内阁议会审议报告后,于7月内对外发布。
防卫白皮书,可以说与日本近期“购岛”闹剧中体现的焦躁一脉相承。
看似平静的钓鱼岛海域,让一个叫石原慎太郎的日本政客搅了一下,日本乱象,浮出水面。
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叫嚣以东京都政府的身份购买钓鱼岛。此举原本为哗众取宠赚点人气,而结果也似乎达到了某种目的,据称日本网民集资10亿日元支持买岛。愈演愈荒诞的闹剧激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弹,一再严辞警告日本。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野田政府也跟着起哄,宣称要将钓鱼岛收归国有,加入“购岛”闹剧。
7月24日,野田在国会表示,目前政府内已开始着手筹措预算,正式启动将钓鱼岛“国有化”的程序,争取在明年4月政府同日本所谓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合约到期之前,将钓鱼岛“国有化”。与此同时,日本还把美国拉下水,声称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的保护对象,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确认。而美国也是暗中撑腰,刚往冲绳基地送来“鱼鹰”旋翼机,又马上要派“猛禽”F-22战斗机过来。
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为何此时会急剧升温,出现这样一出闹剧?
有专家一语道破:“买岛”动作恰是折射日本之乱。
经济上措施不力、政策上缺乏自立,造成了目前日本政局混乱:首相更迭频繁、内阁大臣经常下课,民众对当局与政治深感失望,期望有所谓的“强势人物”出现。经常口出狂言的鹰派人物石原慎太郎正好借机发作,抛出“购岛”谬论。
日本大地震之后,经济元气大伤,传统优势产业纷纷外移,核阴影挥之不去,一向恭顺谦和、少有聚众示威的日本民众也终于走上了街头,以反核游行,向当局抛洒心中的怨气。
内乱无法根除,当权者只好在外交问题上动作频频。炒作钓鱼岛问题、北方四岛问题等,都不过是日本政府转移民众注意力、掩盖统治无能的幌子罢了。
看到政治家的不作为、无能与低效,但又无可奈何,是很多日本民众普遍的矛盾心态。这种心理状态又反过来影响了日本人的整体情绪。缺乏长远眼光和完备视角、越来越颓废,成为不少日本人批评的当下日本社会最大的问题。
神户女子学院大学名誉教授内田树,在2007年出版了专著《下流志向》一书,非常畅销,“下流”因此成为日本社会的流行语之一。日文中的“下流”相当于中文的“不入流”,含有“低俗”、“无能”的意思。按照日本人对“下流”的定义,它应该是描述日本当下政治、经济、社会现状最贴切的一个词了。
反观周边,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而日本经济地位有所下降,这种落差使大多数日本人焦躁不已,以致“逢中必反”。出资“买”岛,或许就是这种心理作祟。
美国战略东移,急需日本这个盟友在亚太各国周边海域“寻衅闹事”,把水搅浑,以便从中渔利;而日本觊觎钓鱼岛为“另一个波斯湾”,希冀借助美国的实力,为自己攫取最大化的海洋利益。
认知日本绝非易事。一位美国作家在《日本:解读之尝试》的书中谈到这样一种感觉:日本是一片弥漫着入魅气息的国度,在它生活表象之下,潜伏着不可思议的另类性。
不过,作为搬不走的近邻,我们必须尽力了解这个国家。本期深读,我们试图从钓鱼岛风波切入,与读者一起透视日本这个高度文明的“焦虑之国”。(记者 徐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