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欧合作树正面榜样 “聚同化异”是关键 (2)
未来:“聚同化异”成逻辑
中欧合作要开辟新方式、新渠道,中德“特殊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尝试。中欧走向全面合作顺应了以下三个逻辑:
其一是时代逻辑。中欧关系越走越近,是中国发展到达新的阶段、欧债问题发酵也达到关键阶段这一时代背景决定的。在这一背景下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中欧合作的时代逻辑。首先是社会发展的时代逻辑。去年,中国城市人口跃居总人口的一半,中欧决定建立城镇化伙伴关系,呼应了这一时代变迁。欧盟在城市治理方面具有中国大量可兹借鉴的经验;中国的城镇化也为欧洲拓展中国市场与影响力提供了巨大机遇。其次是比较优势的时代逻辑。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比许多欧洲国家,尤其是中东南欧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推动有一定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身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最后是应对共同挑战的时代逻辑。气候变化、金融、能源等领域的问题,既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关系中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中欧探索在新领域的新合作方式,拓展新的合作渠道,也可发挥对国际社会的垂范作用。
其二是全球逻辑:对冲美国霸权对全球造成的风险,是中欧的共同利益。美国的霸权行为、政策、观念——军事、外交和金融上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使欧盟也深受其害。中国可充分挖掘中欧双方对冲美国霸权的潜力,捍卫共同利益。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提出,两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和欧元,积极讨论金融领域面向未来的合作,便是对冲美元霸权的积极举措。与此同时,在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模式酿出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欧共同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注重实体经济、财政平衡、社会发展,如中德倡导先进制造业对话、投资合作论坛、经济技术论坛、环境论坛、建立可再生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等,是清除“新自由主义”负面影响的务实举措;在美国强势“重返亚洲”,在我周边不断挑拨离间、舞刀弄枪之际,中欧摈弃“冷战思维”,倡导新型大国关系,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新的动力和使命。
其三是文明逻辑。环顾世界,各种古代文明或被西方殖民化,或被海洋文明所征服,只有中华文明幸免于难,熠熠生辉,蒸蒸日上。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中,欧洲独缺“土”的概念。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感慨,西方文明要到中华文明取经,以回归自然乃人类母亲,改变万物皆备于我的意识。可以预见,欧洲要彻底走出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欧洲颓势,不能指望“第三次工业革命”,而需要“第二次文艺复兴”。在地区一体化边际效用日益下降的背景下,更需要中华文明的再次启迪。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复兴也离不开欧洲文明的“反哺”。中国崛起的态势并非简单的开放融合,而更多是改革创新,是文明崛起、民族复兴和大国兴起的三位一体。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影响中国近代最为深远的欧洲文明,是中国从“追随/赶超国家”走向“领先型国家”的不二选择。欧洲文明曾孕育、滋润了美国崛起。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也是从欧洲继承的。现在到了中国汲取欧洲文明营养、欧洲文明反哺中华文明复兴的时候了。(王义桅 作者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欧学术连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