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美军进攻巴格达时照片存在“摆拍”现象(2)
“战后计划就是不需要计划”
推翻政权仅用了21天,在之后数年里形成了一种迷思:起初出兵取得了惊人胜利,是速度和勇气的胜利,只是因为占领期间的错误而抹上了污点。事实上,伊拉克悲剧的根源在最初那3周里就已显而易见,类似迪亚拉河大桥冲突那样的事件将对美国人造成长期的心理影响。
有个字眼与出兵伊拉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震慑”。这种说法是五角大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目的是让敌军彻底丧失士气并陷入混乱,从而失去抵抗的意愿。
对于迪亚拉河大桥附近的平民来说,4月那天上午遭受的袭击肯定有“震慑”的感觉。但事实上,美国人(至少在开始阶段)根本无意按照人们普遍理解的方式来展开“威慑”。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想要设法快速而有效地施展美国的影响力。但是,与此相联系的是一种危险的误解,也就是认为出兵占领伊拉克易如反掌。五角大楼的许多人坚信,只要美军进入伊拉克,就会引发起义或政变,美军将受到大批兴高采烈的民众的欢迎。
在英国,蒂姆·克罗斯少将负责与美国对伊战争战后计划办公室的联络工作。他在出兵几个月前抵达华盛顿,惊骇地发现该办公室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后来说:“关于战后伊拉克的主要计划就是我们不需要计划,伊拉克会自行解决所有问题。”
3月20日黎明时分,联军士兵进入伊拉克。他们很快就发现,没有军队变节,也没有爆发起义。在12年前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老布什总统呼吁伊拉克人推翻政府。随后,当起义有可能导致巴格达出现获得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政府时,美国就背弃了起义者。在随后的野蛮镇压中,大批伊拉克人遭到杀害,而美国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由此产生的憎恨和愤世嫉俗的情绪。这一次,除非大家确信萨达姆已经完蛋,否则不会有人率先出头。
相反,英军和美军在巴士拉和纳西里耶遭遇了抵抗。在战争爆发的第4天,有29名美军在几小时内阵亡。
“每支部队就像一只豪猪”
6天后,美军首次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到了此时,他们对这场战争的总体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空中打击加大了力度。在地面,“部队保护”的原则成为了压倒一切的优先要务。
一位曾经前往迪亚拉河大桥的摄影师在战争刚刚结束时说:“优先重点是……首先要保护自己。每支部队其实……就像一只豪猪。……如果你从外部靠近他们,那你极有可能会丧命。……如果你把美军放在有许多平民的环境当中,就会有许多平民死亡。”
在出兵后的数月里,我在伊拉克待了6周,花3周时间前往美国各地的军事基地,为制作影片《出兵伊拉克:英国和美国的错误所在》采访了数十名美军官兵和伊拉克平民。美国人坚称,他们不遗余力地避免平民伤亡。不过,一个又一个伊拉克人告诉我:“他们朝着所有移动的东西开枪。”
英国人比较缩手缩脚。他们担心发生屠杀,于是在巴士拉城外止步。可是,美国指挥官却一心要进入巴格达。地面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戴维·麦基尔南中将说:“快比慢好。快比慢更容易导致伤亡。快更具决定性。”
“情报资讯根本毫无用处”
由于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在伊拉克的人工情报存在问题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样显而易见但鲜为人知的是,美国的高技术情报(也就是借助卫星和无人机获取的情报)也严重失败。
向巴格达推进的领头陆军部队的指挥官告诉我,他们根本没有获得关于前方地面情况的实时画面,完全不知道下一个拐弯处会出现什么。在战争第5天,一支“阿帕奇”直升机中队受命打击巴格达以南的目标,却受到防空部队的攻击,原因是情报人员未能发现“情报资讯流肯定出了问题”。该中队的一名中尉事后说:“根本就是毫无用处———毫无用处。”
正如美国人起初低估了他们出兵伊拉克的任务难度一样,他们在纳西里耶遭受伤亡后表现出的极度攻击性也是一种过度反应。伊拉克军队没有像美国人预料的那样大规模投降,但其主要人员(包括共和国卫队的许多成员)开了小差。与联军对抗的主要是敢死队,这是一支狂热但缺乏训练的民兵武装,直接听命于萨达姆的儿子乌代。
街头帮派在与官兵们作对。美军起初不知所措,但很快就恢复镇定,瓦解了抵抗力量。悲剧在于他们过了很久才意识到,通常根本没有人与他们对抗。由此才发生了迪亚拉河大桥旁那样的事件。
我在2003年7月底抵达伊拉克时,美军受到普遍憎恨,原因之一是他们给人以骄横残忍的印象,同时也因为美国人居然无法恢复诸如供水和供电之类的基础服务设施。在权力真空的状态下,野蛮的叛乱分子乘虚而入,而这是美军的一系列灾难性错误导致的,其中最可怕的错误就是决定解散伊拉克军队。
由此引发了长达9年的冲突,而历史将证明,这是美国相对衰落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从美国的角度看,唯一显见的结果就是把该地区拱手让给了伊朗。事实表明,新美国世纪只持续了不到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