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速打击”计划: 美国有矛 俄罗斯有盾(2)
能否对洲际弹道导弹构成威胁
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的作战用途之一就是针对加固或深藏地下的重要目标,如导弹发射井。能否一击奏效,至关重要,毕竟对洲际弹道导弹这类目标发动攻击,无异于实施核打击。
要消灭洲际弹道导弹,打击武器的战斗部要穿透发射井防护盖,进入发射井内爆炸。据俄媒体公布数据,俄罗斯SS-18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防护盖为厚度1米的钢筋混凝土。
尽管发射井不是小目标,但精确攻击还是有一定难度。SS-18导弹发射井直径在3米左右。另外,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发射井都会采取伪装、防护、加固等措施。
GBU-57航空炸弹可穿透20米厚度的混凝土层,是目前穿透力最强的常规武器。全球快速打击武器以高速击中目标,具有的动能可以大大增强穿透效果,据美军估算,它穿透的混凝土层厚度可达30米至40米,而其战斗部体积仅为GBU-57的十分之一。
即使不能进入发射井,战斗部爆炸也会破坏发射井周围的混凝土层或岩石层,形成相当大直径和深度的弹坑,附带的穿透效应可以给发射井造成严重损伤,如坍塌或变形,使其无法使用。美军测试表明,GBU-57在岩石层中爆炸形成的弹坑直径达8米,而全球快速打击武器可达20米。
据美军估算,如果要实现对发射井90%的摧毁概率,至少需要3米的命中精度。依靠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理想的气候条件下,这个精度是可以达到的。
应考虑到,在危机时刻或一旦战争爆发,俄罗斯必将实施GPS信号干扰,或者击毁GPS卫星。这些技术和能力,俄罗斯都已经具备且比较成熟。
此外,为提高命中精度,在飞临目标时,采用穿透式战斗部的全球快速打击武器会降低飞行速度,这就给防空反导系统创造了机会。
能否对陆基机动型弹道导弹构成威胁
俄罗斯陆基部署的1050枚核弹头中,近20%由机动型弹道导弹携带。陆基机动型导弹发射装置生存能力强,机动性好,难以探测、跟踪和摧毁。例如,伊拉克战争中,针对“飞毛腿”导弹,美军出动了1460架次战斗飞行,至战争结束,也未能全部摧毁。
相比2003年,现在美军针对机动型目标的打击能力和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有理由怀疑,战区外部署的侦察和信息系统能否足够精确和可靠地探测、跟踪机动型导弹发射装置,从而保证对其实施有效摧毁。
在过去15年里,美国实施了“太空雷达”计划,目的是对地球上大部分陆地区域实现不间断地探测和跟踪。卫星雷达是在远距离上探测和跟踪机动型导弹发射装置的最有效手段,但为了保证定位精度和覆盖区域,需要部署的卫星数量巨大。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太空雷达”计划取得了可喜进展,对于机动型目标,美军已从“偶尔发现”达到“相对可靠地发现”。但同年,“太空雷达”计划被中止,考虑到国防预算紧缩,短期内不太可能重启,美国也无类似计划。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军将主要依靠卫星和无人飞行器对陆基机动型导弹发射装置实施探测和跟踪,但对于俄罗斯这样领土如此辽阔的国家,几乎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