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聚焦日本 战后69年东京仍在历史迷雾中
69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 (农历七月初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图为二战时日本首相、陆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首,东条英机。
日本二战战败投降69周年,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再度成为外间关注焦点。图为8月15日当天,日本超党派议员组织“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成员,再度“扎堆”参拜靖国神社。据该会发布的数字,当天其来参拜的议员总数约为80人。 高越 摄
中新社东京8月15日电 (记者 王健)“8·15”是东京一年一度的聚焦点。日本二战战败投降的日子,被其定为“终战纪念日”。
然而,“终战”后69年的今日,历史的面容在当年那场战祸策源地之一的东京,仍处于变幻莫测的迷雾之中,显得一派混沌。
因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而自然成为当天焦点的靖国神社,一大早便有不少前来参拜者。而那些每到此时便不会缺席的“战争怀旧者”,也是早上6时刚过,就身着旧日军军服出现在神社境内,借助“戎装秀”向普通市民兜售其另类的“军国史观”。神社一侧的游就馆也早早开门,其主办的“大东亚战争70年展”,正激情鼓吹其特异的历史观。而播放着昔日军歌,鼓噪着偏激口号的右翼宣传车,也是照例一大早就在这一带聚集,并巡游东京街头。
同样“赶早集”的,自然还有那些惯于在此“秀身段”的政坛人物。两名安倍内阁阁僚(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古屋圭司和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先后赶来参拜。此后,更有约80名日本国会议员结伙前来参拜。到了下午,又有一名安倍内阁阁僚(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前来参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终于对其“尊崇英灵”的冲动有所克制,没有在这个敏感的日子前往靖国神社参拜。此间有媒体指其或有顾及外交之意。
安倍在此后日本政府主办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的致辞中,言及“虚心面对历史,为世界永久和平尽力作出贡献”,日本“有不变的道路”,“和平之誓”等。但依然如去年一样,脱落了此前多任首相在“8·15”致辞中沿袭的“不战之誓”和对当年日本加害亚洲各国的反省内容。
此间有将8月份形容为日本的“战争话题月”。确实,进入8月,日本相关的纪念日不断,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纪念日,直至“8·15”。而连日来的日本民间发声中,“和平”成为绝对用语。这集中体现在对安倍内阁图谋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民意反弹上。在广岛和长崎参加纪念活动的安倍晋三,均遭到当地市民代表就此话题的激烈“呛声”。长崎市长宣读的和平宣言中,更是直言担忧日本战后和平“原点”由此发生动摇。即便在“8·15”当天前往靖国神社参拜的普通民众中,也颇有表示抱持希望和平,不再发生战争意愿者。所有这些,都显示日本战后形成的和平反战理念,在民间依然有着深厚影响力和共鸣。
包括自民党在内的日本政坛各党派,在“8·15”当天发表的声明或党首谈话中,尽管观点各异,却也在“和平”的指向用语上保持了同调。
例如,日本民主党党首海江田万里当天发表的谈话,直指安倍政权改变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定,打开了即便日本未受直接攻击亦可动用自卫队武力的路途。而且,与邻国领导人的会谈仍未实现,首相自身与构筑东亚和平安全基础的积极努力背道而驰,非“遗憾”一言所能尽。
然而,在和平仍是日本主流民意的同时,对于和平的理解,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却在不少环节上渐渐脱去历史的大背景,而更多只浅显地体现在“受害方”式的反战感受。乃至安倍粗劣包装的以邻为壑式的“积极和平主义”,也可堂而皇之地“以和平之名”大行其道。
此间一些媒体注意到,在此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安倍政权动作频频,出台了“秘保法”,“松动”了武器输出限制,出台内阁决议以解禁集体自卫权,“检证”慰安妇问题,变本加厉地渲染“中国威胁”等。而在其“俯瞰地球仪”的频繁外游中,更是针对中国的小动作不断。
一名当年曾被训练成“神风特攻队员”的日本市民团体负责人,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其实日本对败战的意义并未真正理解的人相当多,包括领导人。大多数人会想到开战是错误决定,其实问题不在于此,而是为何日本会走上开战之路。进一步而言,为何发动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极大伤害的侵略战争。
他认为,其实安倍对日本为何会战败根本就没搞明白,所以才会考虑要让日本再一次变得“强大”。本来是必须更深入地分析,日本为何会走到败战这一步,但遗憾的是,没搞明白这一点的人依然很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