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引子
发现问题是最大的发现。沈阳军区领导机关发现了一个攸关部队战斗力的大问题。说清这个问题,需要一番解释——
对于国家而言,有这样一个经典比喻:中国的财富再多,除去13亿就少得可怜了;中国的问题再小,乘以13亿,也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对于军队保障而言,同样如此。再多的保障物资细分到每个武器装备上,似乎都不显得多,再小的保障装备,如果集中起来保障大规模部队,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
再进一步说,未来战场上,少带一个维修配件,可能会让一辆坦克瘫痪;而一辆坦克多带一种配件,那几千辆坦克加起来,器材保障就要组成一个庞大的车队。于是,上战场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带多少、怎么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在战争来临之前,沈阳军区开始了历时3年的改革探索实践。
一个师为啥败给了一个团?
●“坛坛罐罐”拖后腿,部队行动迟缓
●庞大车队无法隐蔽伪装,处处被动挨打
3年前的那次对抗演习,让某师官兵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全区的“王牌”,他们本想在演习中大展身手。没想,事与愿违:对抗中他们处处棋差一着,被仅仅只有一个团兵力的“蓝军”追着打,弄得狼狈不堪。
一个师居然败给了一个团!此事引起了沈阳军区首长的高度关注。他们当场组织演习复盘,发现了问题之所在:由于携带的装备保障物资太多,该师部队行动迟缓,在轻便灵活的“蓝军”面前处处慢半拍;隐蔽伪装,庞大的车队总是无处遁形,处处挨打……
“坛坛罐罐”居然拖垮了作战雄师!面对结果,大家在震惊之余又感同身受。近年来,部队外出驻训演习,携带的装备保障物资越来越多。为啥?因为谁也说不清楚,未来战场上究竟需要带啥。不得已,他们只能把能带的全都带上。该带啥、不该带啥,该带多少、怎么携带……这些问题对好多部队来讲,都成了一笔糊涂账。
调查中,他们发现:如今外出驻训演习,部队携带的装备物资数量之多、种类之杂,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某装甲团外出演习,从装甲装备到自动步枪,从锅碗瓢盆到电视冰箱,从彩旗标语到黑板报……能带的他们全都打包装车。
某炮兵团外出驻训,连美化野战营区用的砖头、花盆和平沟用的泥抹子、烧水用的“热得快”都带了……不少官兵感叹:这简直就是在搬家!
“坛坛罐罐”如此之多,严重制约着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坛坛罐罐”咋会这么多?
●武器装备“多代同堂”,保障物资互不兼容
●思想观念在作怪,携带物资只图方便不从实战出发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军建设就强调一直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合成、高效之路。如今,后勤和装备保障建设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为啥还会出现这么多的“坛坛罐罐”呢?
武器装备“多代同堂”,是主要原因。如今,基层部队新老装备并存的现象很普遍,既有几十年前的老旧装备,也有刚配发的新装备。由于“年龄”差距大,装备保障物资互不兼容,由此派生了大批“坛坛罐罐”。
某师工程师马茂林举了一个例子:该师某型迫击炮属于老装备,按照规定战时需要随车装载0.3个基数的弹药。可后列装的某型牵引车体积较小,把这些弹药一装完,人员就没地儿坐了。人员和装备又不能分开,不得已,只得将弹药装到别的运输车上。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怪。”某师装备部长金英光一语中的。结过婚的人都有这样感受:刚成家时屋里家什少,可时间一长,家里的“坛坛罐罐”就会越来越多。军队如果从“打仗型”变成“生活型”,这个问题自然就产生了。比如,外出驻训,部队不考虑怎样贴近实战携带装备物资,而是考虑怎么在野外生活方便,这样一来,“坛坛罐罐”增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多余的“坛坛罐罐”对战斗力危害有多大?
●为了找一件抢修工具,居然卸了一整车物资才找到
●不扔掉多余的“坛坛罐罐”,军队只能“爬”着前进
“坛坛罐罐”的问题在很多基层部队都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多余的“坛坛罐罐”对战斗力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事实最有说服力。
一次野外机动,某装甲团携带的装备保障物资太多,物品摆放凌乱。官兵为了找一件抢修工具,居然用了大半天时间,卸了一整车物资才找到。事后,官兵们感慨:“大小装备器材全都一股脑儿塞到一起,不发生这事才怪呢!”
一次对抗演练,某部携带了整整十几车装备保障物资。由于保障车队过于庞大,结果在演练中行动迟缓,很快就被“蓝军”包围……
像这样被“坛坛罐罐”拖累的事还有很多。对此,沈阳军区装备部王升山部长感慨地说:如果再不扔掉这些多余的“坛坛罐罐”,在未来战场上军队只能“爬”着前进。
“孙子曰:‘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如今,随着战争形态发展变化,这话需要有新的时代注解:信息化战场上,辎重多了照样亡!”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这番话,一针见血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了打赢明天的战争,我们要拿出行动清理“坛坛罐罐”。
清理“坛坛罐罐”该从何处下手?
●改革,必须首先扔掉脑子里的“坛坛罐罐”
●生产厂家与基层部队联手,是个好的选择
清理“坛坛罐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技术支持甚至体制编制等方方面面。
究竟该从何处下手呢?站在改革的潮头,沈阳军区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首先扔掉我们脑子里的“坛坛罐罐”。
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禁锢着大家。以往装备物资保障都是“多多益善”,大家总是觉得多带一些有备无患,带少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动员大会上,沈阳军区政委黄献中说:“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为了赢得时间打败敌人,部队舍弃了辎重,首长舍弃了坐骑。今天我们有什么不能舍弃的?电影《南征北战》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台词: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怕打烂家里的‘坛坛罐罐’!如果还拖着那些沉重的‘坛坛罐罐’,怎么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对此,有的人质疑:这是总部机关和武器装备生产厂家考虑的事情,咱一没技术,二没专项资金,能干得了吗?
面对重重困难,沈阳军区丝毫没有动摇。他们首先展开了广泛而科学的调研。军区有关领导带着装备部机关兵分多路,先后到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和海军陆战旅、空军等部队调研,走访了总部专家、科研院所和装备生产厂家。
各部队武器装备种类繁多,装备生产厂家难以进行针对性配载。基层部队虽没有对装备进行改造的能力,却有对装备进行标准化建设的智慧。生产厂家与基层部队联手,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他们成立了由总部、院校、装备生产厂家和部队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围绕“装备物资标准怎么制定、配载怎么定位、物资怎么安装、器材怎么管理、战时怎么运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拿出了标准化配载的初步方案。他们按照“贴近编制装备、贴近任务需要、贴近作战需求”的总体要求,采取“先期试点,逐步推进”的方法,从两个连队开始,对各类装备物资怎么携行、怎么编配、怎么配载等问题逐一展开攻关。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