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舟曲不倒——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半月谈:舟曲不倒

2010年08月25日 16:13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突如其来的灾难,再一次降临。

  甘肃省舟曲县,这个曾经的“陇上桃花源”,被呼啸而来的泥石流瞬间击毁。1000多条生命逝去,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整座城市浸泡在洪水与泥浆中。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在抗击灾害斗争中,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人性之光在灾区闪耀,全世界的人们为之动容。

  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轻言放弃 —— 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坚定承诺,鼓舞着所有的救援力量快些,再快些。工具不够,就上双手,哪怕十指已是鲜血淋漓;80余栋楼房,逐个拉网式搜索,不放过一个角落;昼夜不休地轮流作业,不放弃一丝生命信号。

  这里有人!再加把劲!—— 昼夜奋战,只为废墟中那一声求生的呼唤。分秒必争,废墟上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

  痛失女儿的冯青林拼了命救着别人。他坚信,多救一人就对女儿多一分交代。妻儿罹难的杨曙光说,他们埋得太深了,我救不了他们,但要为还有生还希望的人尽一分力。结婚不久的王伟说,希望善行感动上天,保佑妻子和尚未降生的宝宝在那个世界里平安。

  医疗帐篷里,医护人员加班加点,累得快挺不住了,心里还惦记着上午刚送来的小男孩的伤势;天水机场上,120急救车闪烁着顶灯,焦急地等待着转运伤员;残垣断壁旁,军医许宏冰紧紧握着藏族老阿妈的手,静静陪伴着失去儿子的老母亲……

  是的,舟曲遭受了罕见的灾难,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悲伤。但是当我们看到上面的一幕幕,心中总有一股暖流涌起,有一种力量充溢。坚强、勇敢、无私的人民是打不垮的。

  我们坚信:舟曲不倒!

  各级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必须撤离的群众转移疏散,紧张有序的部署“决不让群众二次受灾、二次受损、二次受难”。

  父老乡亲们自发行动起来,背起水箱、小型发电机、电缆、通讯塔架,穿过洪水和泥石,行走在县城内外。这条由肩膀扛起的生命线,让数万名受灾群众吃住有了保障。

  安置点上的老乡已吃上了新鲜蔬菜。明年6月,他们就能住进安稳结实的新房。18万册教科书正在加紧赶印,送往灾区。秋季开学,孩子们就可以手捧新课本走进学堂。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启动。伴随着初升的太阳,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又传来一个新生儿的啼哭声……

  无论是竭尽全力救人还是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息,无论让灾区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还是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区重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和尊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不仅唤起了国人抗击灾害、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还势必激发出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光大。

  对生命的尊重还体现在避免和减少灾难发生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快速发展,但由于对城乡建设、农村居民点建房和工程建设的地质勘察和评估重视不够,埋下了大量地质灾害隐患。还有很多地方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但工程措施不到位,也埋下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山区占70%,一些山区县城、乡镇和村庄就建在滑坡体或泥石流冲洪积扇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搬迁,潜在大量地质灾害隐患,一旦成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面对如此之境,如何避免下一个“舟曲”,如何未雨绸缪,值得考量。

  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正是其必然性,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四川一些地方近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危害严重,但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准备充分,预警和组织群众转移及时,有效减少了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随着人们防灾意识增强和政府信息服务工作加强,灾害预警已经成为各地的一项基础工作。但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言,仅有预警远远不够,还必须切实做好排除险情的各项工作。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加强,浙江省各级政府依靠群众努力构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山东省则对灾害重点防范区编制治理方案、灾情预案和抢险演练。这些做法都值得提倡。

  灾害预防直接关系到群众安危,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极端天气多、灾害隐患多的时候,各级政府都要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

  人们看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抢险救援更为有效。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更让我们收获了战胜灾害的勇气和信心。

  一次又一次灾难的考验,百折不挠的国家正在奋力崛起。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坚强不屈的民族正在砥砺前行。

  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创造奇迹的中国人民,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希望制度救灾、制度赈灾的力量更为强大,我们也呼唤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不断增强:把堤坝建设得更牢固,把家园建设得更安全,把城市规划得更科学,把山川治理得更秀丽…… 宗书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