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过渡性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舟曲过渡性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2010年09月11日 15:02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8日8时30分,舟曲灾区过渡性供水工程通水仪式在舟曲县城举行。甘肃省委副书记、舟曲抢险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鹿心社,甘肃省政府副省长、舟曲灾区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晓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陆克华,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姚国庆以及省上有关部门和甘南州委、州政府,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领导和参与援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通水仪式。

  省建设厅厅长李慧主持通水仪式,并简要介绍了省建设厅精心组织和安排,分三步恢复舟曲供水工程的建设情况。

  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姚国庆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的委托致辞,祝贺舟曲灾区过渡性供水工程通水,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与援建工作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广大员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

  在通水仪式现场热烈的掌声中,省委副书记鹿心社、省政府副省长张晓兰共同启动了舟曲灾区过渡性供水设备按钮,开启了供水闸门。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县城供水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尽快恢复供水,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和完善重建工作,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时研究制定了应急供水,过渡性供水、永久性供水“三步走”的灾后供水恢复重建方案。由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援建的舟曲灾区过渡性供水设施,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广大技术人员近20天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顺利完成制作、安装、调试任务,投入运行。该供水设施由两套一次沉淀系统;两套二次沉淀、过滤、消毒系统;一组50立方米水箱;两组输水泵组构成,形成了完整的小型水厂体系。该系统以白龙江为水源,设计日正常供水能力500立方米,出水压力8公斤,并能根据灾区供水管网等综合因素,适当调整设备运行方式,提高供水能力,达到日供水1000立方米左右。该系统供水进入县城地下供水管网,与县城恢复后的供水能力混合,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得到满足。

  8月8日,我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立即行动起来,以组织捐款、运送救灾物资、援建应急过渡供水设施等形式,投入到支援抗洪救灾的实际行动中去。

  8月10日,灾害发生后的第三天,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的紧急部署,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援助小组,携带消毒混凝药剂和水质检测设备,赶赴舟曲了解情况、接受任务。8月12日,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要求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紧急制作白龙江高浊度水前端应急处理设备。接受任务后,集团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做出安排,边设计边制作,连续两天两夜紧急制作完成。8月14日,安排16名员工运送设备到达舟曲,连夜组织安装,于8月15日下午调试成功,每小时可处理20立方米左右白龙江高浊度源水,及时为灾区应急供水车提供了稳定、可靠、持续的水源。

  8月18日,为适应灾区恢复重建形势要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要求兰州威水雅水务集团公司再制作供水后端过滤消毒设备,与前期制作的设备配套,形成过渡性小型水厂供水系统。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按照省建设厅部署,在第一时间积极接受任务,克服各种困难,组织舟曲灾区过渡性供水设施建设会战,保证了舟曲灾区过渡性供水工程提前通水,为恢复灾区人民正常生活秩序和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体现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作为中法合资供水企业,以国家利益为先、灾区利益为重,以帮助灾区重建为荣。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舟曲灾区重建工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在省市政府、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为舟曲灾区重建美好家园做出应有贡献。

  相关新闻

  舟曲永久性供水工程正式开工

  9月9日,舟曲灾后重建的第一个开工建设市政工程项目——永久性供水工程开工,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将达1.2万吨,可以完全满足新旧城区用水,标志着舟曲灾后重建永久性供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供水工程设立水源地和一个配水厂,水源地共设11口取水井,输配水管网5.5公里,日供水能力1.2万吨,建成后可以完全满足新旧城区用水。目前,征地工作已完成,施工单位全部进场,第一口水井已开始施工,永久性供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是舟曲灾后重建的第一个开工建设市政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建设厅将力争使该项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工并投入运行。(李俊忠 王宗纲 齐蓉晖)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