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欧阳自远妙语
●嫦娥在上面寂寞了很多年,我们现在要想办法把她接下来。
●一个人充其量不过100公斤左右,以目前的技术再加100公斤打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没有返程票,回不来。
●在未来200年内,火星可望被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探测火星,月球是一道必然要经过的“门槛”。
赏月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昨日,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来到长沙,与长沙市民共度佳节。
据欧阳自远透露,中国人在完成“绕、落、回”无人月球探测之后,完全有能力将人送上月球。此外,“嫦娥二号”将于年底前发射升空。
“我们要想办法把嫦娥接下来”
记者面前的欧阳自远院士身板硬朗、谈吐幽默,完全看不出已是一位75岁高龄的长者。
昨日,谈到我国的探月工程为什么取名为“嫦娥”,欧阳自远说,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嫦娥奔月’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在上面寂寞了很多年,我们现在要想办法把她接下来。”
欧阳自远告诉记者,我国探月工程的长远规划分为“探”、“登”、“驻”三个阶段。“嫦娥二号”将在年底前发射升空,只需不到5天时间便能到达月球,被月球捕获后,再进入工作轨道。“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将飞得离月球更近,运行轨道距离月球为100公里。由于携带了空间分辨率小于10米的CCD立体相机,‘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的观测也将更清晰:激光高度计测量月面的高层由每秒一次增加到五次。这一技术还将确保‘嫦娥三号’今后着陆在月球表面候选着落区的理想位置,而不是落在斜坡上或者坑洞里。”
据介绍,目前“嫦娥一号”原定的多项科学目标都已圆满完成,科学家已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数据完成了全月球图的绘制。“嫦娥二号”仍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
完成无人探月后有能力送人上月球
中国宇航员何时能踏上月球?这是一个世人关注的话题。欧阳自远非常自信地说,人月两团圆并不遥远,中国在完成“绕、落、回”无人月球探测后,有能力将人送上月球。“一个人的重量充其量不过100公斤左右,以目前的技术再加100公斤打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没有返程票,回不来。”
据欧阳自远介绍,要实现载人登月,首先得完成无人月球探测,即实现我国探月计划“绕”、“落”、“回”的三期探测:探月一期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已获得圆满成功;探月二期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在月球实现安全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探月三期中,不仅要在月球上安全着陆,机器人还要在月球上打钻、着陆器在月面挖掘和收集样品,并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欧阳自远表示,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根据飞行轨道的不同,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数天到十多天,因此,载人登月的技术难度很高,需要在扎扎实实完成一些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工作后,根据工程推进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时间。
此前国际舆论对我国何时实施载人登月的预测有3个时间点:美国宇航局前局长格里芬曾表示,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可以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专家曾表示,2025年比较合适;中科院的空间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中给出的时间是2030年。
“这些都不是国家意志,但中国一定会加快自己的速度。我相信中国人是完全有能力踏上月球的。”欧阳自远说。
“火星最容易被改造成另一个地球”
人类为何要开发月球?欧阳自远说,月球上不仅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而且月球也是人类征服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月球上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钛铁矿的资源储量高达1500万亿吨,稀土元素资源量225亿至400亿吨。太阳每年到达月球的能量丰富,在月球上建太阳能发电厂,不仅可以解决月球基地能源供应问题,还可用微波或激光将能量传输到地球。
此外,受控核聚变是人类社会期待的新能源,月球表面土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初步估计有上百万吨。几十年后,核聚变发电商业化,而利用氘-氦3参与的核聚变发电向人类提供能源,是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如果能够解决将氦3运回地球这一问题的话,8吨的氦3就可以解决全中国一年的能源供应总量。”
“目前人类发现的所有星体中,火星的各种条件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被人类改造成另外一个‘地球’的。在未来200年内,火星可望被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探测火星,月球是一道必然要经过的‘门槛’。”欧阳自远说。
欧阳自远表示,若令火星大气层充满温室气体,那么火星表面温度将会提高,并适合地球某些低等植物的生存。由于火星上有大量冰冻固态二氧化碳,只要火星表面温度不断提高,那些融化后的二氧化碳气体便是一种很好的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又可令火星表面温度进一步提高,火星表面水体的发育,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令火星温度达到适合植物生长的需要。
“我探月的思考从国家图书馆起步”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给我提供了很多国内唯一有馆藏的、比较齐全的国外杂志,使我能从多方面了解到国际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吸取丰富的营养。而我探月的思考正是从国家图书馆起步的。”欧阳自远说。1957年至1961年,他在北京就读研究生并从事核子地质、陨石学和月球科学研究,并因此与北京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这对当时从事研究生学习的欧阳自远产生了震撼。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他拥有了开展陨石学研究的基础。1960年,他拉开了中国陨石学研究的序幕,并很快取得了成果。
自1959年以来,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开展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线的空间霸权的激烈竞争,各种探测成果不断涌现,欧阳自远逐渐清晰地萌发了关于月球探测的思考,后来,他一步步努力,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现在,欧阳自远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一头扎进了科研事业之中,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不仅如此,他每年仍坚持举办数十场面向公众的科普演讲,在他看来,“科学家有责任做好科普工作,这个责任,并不亚于自己做科学研究工作”。
欧阳自远简介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曾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爆后验证成功。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积极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中国月球探测的实施与科学应用研究工作。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