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人民网:学术腐败“零容忍”,不能光说不练

2010年11月12日 13:5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针对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口号的提出显示了有关部门整饬学术腐败、净化学术风气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鼓舞

  ●如果“零容忍”只停留在号召层面,雷声大雨点小,不仅会助长不端行为的势头,而且会使政府的形象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上,传出的两种声音,令人五味陈杂。

  第一种声音,是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在10月31日举行的“学术道德论坛”上发出的。他在演讲中引用了中国科协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超过六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道德水平下降;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威胁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后者,是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表态。在11月1日下午举办的特邀报告会上,万部长郑重表示: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任何学术腐败及行为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包括以前的一些成果,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发现有造假的行为,我们同样也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科研诚信容不得一粒沙子”。“一方面要宽松和谐,另一方面在学术腐败问题上我们绝不让步”。

  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人们并不是第一次听说。早在去年3月,教育部前任部长周济就曾对新闻界宣示:今后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要实行“零容忍”,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要敢于下猛药,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

  这样的表态,可谓久旱之后的春雨,正当其时。近年来,我国教育、科技界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增无减,甚至是愈演愈烈。正如许智宏院士所罗列的那样:论文和著作的造假、抄袭、剽窃、搭车署名多有发生;靠拉关系、“忽悠”、“跑部钱进”,争项目、争经费时有耳闻;伪造学历、伪造SCI引用查询证明等屡屡曝光;报奖搞包装,对有关评委和工作人员拉关系、搞运作,甚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有的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材料不实,言过其实,或把别人的成果、集体的成果捆绑包装到自己头上,或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在这样的情势下,有关部门相继宣布要实行“零容忍”,显示了整饬学术腐败、净化学术风气的勇气和决心,让人深受鼓舞。

  但是,仅有口号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有关部门雷厉风行、说到做到,拿出贯彻“零容忍”的具体举措,真正做到“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让人遗憾的是,一年多来,被群众揭发、网上举报、媒体报道的抄袭、作假事件不绝于耳,但真正被有关部门“零容忍”的却鲜有耳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中,大学和科研院所向来被誉为“神圣的殿堂”、“最后的净土”,教授理应成为社会的良心,科研人员被视作诚实守信的典范。尽管与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整体相比,涉及欺骗、造假、剽窃等行为的是较少数,但正如三鹿奶粉重创中国乳业一样,学术不端事件已对教育、科技界的信誉和国家的创新能力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不可小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零容忍”只停留在号召层面,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只打雷、不下雨,不仅会助长不良分子的不正之风,而且会使政府的形象公信力大打折扣,冷了人们的心。柏木钉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