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媒体称,临近年末,一度踯躅不前的涉及3000多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度提上日程。“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最终推向市场,不过在此之前,仍将获得一定的“过渡期”。(12月5日中国日报网)
从财政补助上降低事业单位补贴,目的和意义就是“倒逼”大量有着公权力的事业单位走向“自筹”。但事业单位如何自筹?除部分掌握技术技能,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医疗、卫生、报刊、检测等事业单位“自筹”能依靠专业技术,解决“吃饭”问题不是太困难。然而,大量不具备技术性服务水准,但又肩负社会管理职能的其他各级事业单位如何解决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做生意”、开公司或参与商业活动那显然不可能,最终最大的可能就是通过“收费”、“罚款”等方面来解决。这并不是笔者的妄自猜测。
今年10月份《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和披露了自8月31日以来,部分地方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垄断行业存在的收费乱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报道指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掌握并滥用审批项目、执法、监管的权力,结果使一些原本属于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无偿服务,变为“吃拿卡要”的有偿服务,甚至只收费不服务;一些职能部门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往往是由下属事业单位“代替”实施的。
所以,“断供”式改革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建立相关配套机制。一方面必须辅之“裁员”举措,把大量臃肿的、多余的人员真正裁减掉,实现职能和效率的优化;另一方面改革的发端应自上而下。目前,中央级国家机关下属事业单位问题并不比地方少。仅以科技部为例,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只有两三家,但现在已经发展至近10家。目前,每年科技部匡算出来的国务院部委相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等费用支出已经近500亿。而十年前,才不过几十亿的规模。也概因此,应由高层机关带头牵动事业单位改革,这是保证改革得以顺利推行的前提。毕晓哲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