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许身救父”这一网络热点,经过网民关注、媒体跟进,越来越热。然而,这一网络热点,却是一些人借助网络策划、虚构人物、操纵网民义愤的“杰作”。如何防止网络推手操纵舆论,如何构建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值得反思。
“民女许身救父”的策划者给“被关进精神病院14年”的郭元荣虚拟了一个女儿“郭寒韵”,加入诸如“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等吸引“眼球”内容。据策划者称,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让更多的网民来‘围观’,进而引发媒体关注”。
郭元荣是否为精神病人,目前当地政府和家属各执一词。尽管当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担心“把事情搞大”而同意郭元荣出院,但是要澄清郭元荣是否是“冤枉”,急需权威部门对郭元荣再次进行精神病鉴定。在没有更权威鉴定结果的前提下,先入为主坚称郭元荣“冤枉”、要对郭元荣进行“营救”,这种单方面定性显然为时过早。在一个法治社会,靠欺骗和散布谣言来操纵民意,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无论最终郭元荣是否被鉴定为精神病人,但是“民女许身救父”整起事件用谎言和欺骗博取网民同情和义愤,博取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必然会留下隐患,不仅伤害网民情感,而且使网络畅通民意的功能大打折扣。
那些自诩得意的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的背后,是否有利益纠葛、是否有更多参与,有关部门应一查到底。网络不是私器,而是公器;不应是谎言的“卖场”,必须坚守起码的公序良德、法律底线。任由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可能一时能满足某些人的目的,但最终结果不仅不利于构建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而且会阻塞公民通过网络维权的渠道。(“中国网事”记者黄冠)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