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务员考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年底的那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1万人报考,比7年前的8.7万人高出了16倍,相当于每个岗位有64名竞争者,最热门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
一块钱能吃自助餐
收入神秘但稳定
随着高考的录取率达到七成,“天下第一考”非公考莫属。改革开放后“铁饭碗”被打破了,公务员职位如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金饭碗”!公务员岗位有何魅力,能吸引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采访。
一块钱能吃自助餐
福利性饭堂只是冰山一角。公务员福利高,各地名目不同。
“在中国一块钱能干什么?主食:米饭、馒头、面条自选;十荤十素自助;饭后甜点、水果十多种自选。据说这是中央某部委的午餐,饭资一元。看过这个之后,还用问我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么?高福利之下,一切原因都是浮云。”一位网友的留言很直接。
无独有偶,网上近期爆出的“南京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每周菜谱显示:南卤红烧肉3元,金陵酱鸭3元,西湖醋鱼3元……这样“实惠”的菜价让不少网民感到羡慕。
福利性饭堂只是冰山一角。公务员福利高,各地名目不同。复旦大学孙琳博士曾专门研究过中国公务员的薪酬问题。据他统计,不少地方擅自发放的公务员津贴、补贴达300多项。据记者了解,一位在广东省某个与农业有关的部门任职的公务员,平时家里各种时令水果、牛奶、禽肉蛋、蔬菜之类不断,据称都是下属单位送的,是分给每个人的“福利”。
收入神秘但稳定
收入由国家财政作后盾,旱涝保收,经济危机来了也影响不大。
接受采访时,很多公务员直言,当初是冲着稳定收入去的。一旦考上公务员,金饭碗在手,收入由国家财政作后盾,旱涝保收,经济危机来了也影响不大。
公务员到底收入多少?很多“行内人”讳莫如深。 因为神秘,网络上流传着亦真亦假的说法。去年底,网络发起的“晒工资”活动中,不少公务员匿名参加。一位工作一年多的大连公务员把工资补贴和福利加在一起,计算出年收入10万多元。一位自称北京“底层公务员”的网友算出年收入约5万元。一位自称本科毕业12年的广州公务员算出的年收入约7万元。不过到网上晒工资的多是基层公务员,“资深”公务员们收入有多少仍是谜。有上海公务员推算出正科级年收入约13-18万元。不过,这一说法无人证实。
虽说投身公务员大军的有识人士并非完全看中其待遇,但巧合的是,每次公考中,待遇好的部门和岗位竞争明显白热化。去年12月的国考中,报考国税系统的人有40万,其次是海关系统,有30万。两项报考者占考生的一半以上。而气象、铁路、中央编译局等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央编译局,竟然招不到人(当然,这也可能与招考条件有关)!
住房是最大福利
常看到有房在建,但不往外卖,原是某单位的内部房。
说到公务员的福利,最受瞩目的当数住房。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向记者透露,常看到有些地段有房在建,但不见往外卖,一问才知,是某单位的内部房。
有多少房成了公务员的福利?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2005—2009年政府公布的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供给是7130公顷,实际上只完成招拍挂2394公顷,其余4736公顷则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用地,由特定单位使用,面积大约是公开出售的商品房住宅用地面积的两倍。加上供应的1283公顷非商品住宅供地,真正可以对外公开销售的商品房住宅只占全部土地供应量的28.3%。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在2010经济学家年会上也感慨,去年福利性官员住房大大超标,公务员经适房、集资房出现了失控状态。“我一个朋友是副处长,这里没有任何腐败的成分,完全按照规定,他已经有了一套住房,但按照现在的政策他可以再购买280平方米的集资房,很便宜,实际上是福利性质的。我还知道,东北一些机关甚至已经把集资房建在了海南岛。”
【白描公务员】
疲了倦了,告别打仗似的生活
张俞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网站做编辑。大学时代的他,喜欢听许巍的歌,偶尔也放放周杰伦的Rap,当时许巍、周杰伦引领着一股新的歌坛风潮:倔强而拒绝妥协,一定要证明自己。
工作后张俞变了很多,不再因为不爽就甩女朋友和父母电话,在领导面前也冷静有分寸。然而在工作刚上手时,张俞选择了退出。“靠网站的工资根本买不起房,结婚怎么办?”经过努力,张俞考进一家省级单位做公务员。“虽然工资只有四千元,但单位有房住,熬一熬还有望排队等到福利分房。”
现在回想,让张俞从企业心生退意的,还有个原因。在社会上混的日子太累了,他感觉力不从心。“以前总想打拼一下,证明自己的能力。几年后感觉倦了,心思也淡了,不想再像打仗似地奔忙。”
如今在政府里做秘书,虽然依然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但按部就班过日子,生活安逸了不少。
山西人刘红的心态和张俞有点相似,她在广州公关行业打拼了七年,在第八年开始时,她决定离开广州,回山西参加公务员考试。“公关这行太辛苦,晚上9点客户来电话要你陪吃饭,为维持关系不能不去,基本上凌晨才能回家。”刘红感觉那样的日子不堪回首。
“广州的生活成本很高,我打拼了七年,仍然买不起房,我的未来在哪里?”刘红有了换换环境的想法。循着“逃离一线城市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潮流,她下决心回家乡参加公考。
“现在的单位工作压力不大,生活节奏慢了很多。我很享受三线城市的生活氛围。”刘红笑着说,公务员三千元工资在三线城市也是中上,医疗和孩子教育都有保证,生活舒服多了。
“围城”中人:并非那么光鲜
不过在采访中,许多普通公务员也十分感慨,他们的工资相比一些大企业并不算高,福利也没传闻中的那么多,但因为公务员收入不透明,对外界来说蒙有一层神秘色彩,常引起误解。在朋友言谈间,有人感觉很冤很委屈,甚至有人说,公务员成了“弱势群体”。
广州市某部门一位工作四年的公务员坦言,公务员听起来好听,看起来很美,其实并没有那么光鲜。对于公务员金字塔底层的大多数人群来说,福利没那么高,收入没那么多。毕竟,和位高权重、心存贪念的官员相比,多数普通公务员收入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采访中,多位公务员对自己的现状表达了忧虑。一位朋友诉苦,当初的梦想并非当公务员,但就业不容易,想找个稳定且有不错待遇的工作,就选择了公考。但进来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自己所学的用不上,日复一日缺乏创意的重复性劳动,意志被消磨殆尽,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活力了。
他担心,将来万一要跳槽,早已习惯了机关的工作模式,出去还能做什么?“再说每日赶写的这些程式化的公文,除了在这里有用,出去哪里用得上?” 在很多普通公务员眼里,“公务员”就是个围城,外面的人削尖脑袋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想着外面的世界。他们说,在神秘的公务员收入制度下,工资待遇“被提高”了,职位“被美化”了,其实并非那个样子。
-记者手记
慎防公权生“利”
人们很容易把“权”和“利”联系起来。和权力相伴的公职人员,若制度和法规约束不严,就很容易有权力寻租,因此人们又容易把公职人员和“灰色收入”及“特权”联系起来,虽然有时只是捕风捉影。
但“隐性利益”也有被公开的时候,比如在某些官员犯事下台时,他们自身所享受的利益就真相大白。
2010年2月,文强案进入最后审判阶段,有巨额财产来历不明,文强认为“灰色收入部分认定太少”。公诉方称他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和市司法局局长期间,收受红包2.4万元,文强说“远不止这些”,“全局几十个下属单位,每年春节都会来拜年,都会奉上一两万元礼金”。
要不是已沦为阶下囚,哪个官员会说自己的灰色收入算少了?
2007年,合肥市前市委副书记许道明因贪污下台,为了把无法说明来源的巨额家庭财产说清楚,他大曝官员灰色收入来源:“逢年过节几乎每个部门都能给千儿八百的”、“单位内部的‘创收奖’,以工会、机关党支部名义发的钱,一概都不算,工资条上也不显示”。
隐性利益也时常表现为“职务消费”。媒体不时报道,有公职人员以开会、考察等名义到国内外旅游,回头都是单位报销。另外还有所谓“公务接待费”,外人就更说不清了。备受诟病的特权车牌号码、特供烟酒、子女上学与就业等便利,也无不是“权”演变出的“利”。
-相关链接
全班一起“公考”吧!
大学生全班一起出动报名参加公考成为现时高校的一道风景。很多正在求职的大学生坦言,参加公考很正常,不参加倒显得不正常了。
去年年初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其结果相当惊人,仅有7%的大学生不看好公务员饭碗!很多备考者表示,知道公考竞争大,但只要有一点机会,还是要争取。
记者采访大学生招聘会发现,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的同时,也在备战公考,一旦公考过了,已经到手的其他工作往往“弃之如敝履”。
夏杨、杨辉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