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民的合法维权唯有借助花边元素甚至用荒诞炒作方能艰难实现,这说明,一定有某些深入机理的内在“病灶”在将屡屡败北的被强拆者由一个个悲怆的个案,逐渐变成一堆表情木然的数字。
近日,四川绵阳一栋7层住宅楼,顶楼一户人家尚未搬出,因拆迁条件没谈拢,房地产开发商悍然用挖掘机将其楼下5层楼梯拆掉,造就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场面蔚为壮观。
强拆早已了无新意。百度一下,“强拆”的相关报道超过2000万条。“空中楼阁”之所以吸引眼球,无非在于这次的新鲜案例展示了强拆方的最新“创意”。
稍作回忆,不难发现拆迁者真是创意迭出——从最原始的断水断电,到修围墙包围钉子户、挖“护城河”困死对方,再到如今的“空中楼阁”,“水陆空”立体攻势咄咄逼人,其“十八般武艺”用得有声有色。目睹了一出出“精彩大戏”,身为围观者的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朗朗乾坤,强拆一方何以总能如此挥洒自如而不受任何掣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另一个“轻松”一些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强拆案例能吸引眼球,并最终在舆论的声讨下为可怜的弱者讨回部分公道?经过分析,我们终于沮丧地发现,每一个成功引起关注的强拆,都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复旦博士生的父亲被强拆者活活打死,或者是被拆迁者自焚并引发县委书记机场围堵赴京上访家属,或者是拆迁户自制土炮抵抗强拆……而诸如“出门躲水灾回家时房屋已被拆”、“拆迁者用烟雾弹逼出拆迁者”这样的新闻,早已见怪不怪、令人审丑疲劳。
当公民的某些合理合法维权,唯有借助花边元素来吸引眼球,甚至用荒诞炒作方能艰难实现,这就说明,一定有某些深入机理的内在“病灶”在持续地强悍发作,从而无奈地将屡屡败北的被强拆者由一个个悲怆的个案,逐渐变成了一堆表情木然的数字。
其一,物权不彰,强拆不止。“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法治启蒙早已多年,《物权法》亦已从国家大法层面对公民物权给予明确保护。然而不无遗憾,这种尊重民权的法治精神并未被所有地方公权部门所认同。在很多地方,为了所谓“公共利益”、政绩工程甚至仅仅是为了商业开发的寻租冲动,便可或者默许、纵容强拆者动用蛮力,或者公权部门出动警力对试图“软抵制”的公民实施强拆甚至采取人身强制措施。显而易见,当公权对公民物权缺乏基本的敬畏,当公民合法物权不敌违法公权,要想强压住各地的强拆冲动,实属异想天开。
其二,土地财政不休,“行政”强拆不止。若问某些地方政府何以不惮冒“被微博”、“被人肉”的风险,非要强拆民宅制造对抗,答案是多选项,但归于原点,无非“土地财政”使然。正如江西宜黄官员所言“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在一些地方眼中,不强拆哪来GDP?不强拆何以生财?根治这种长期存在、业已成型的土地财政格局有着显而易见的难度,但因其容易制造官民对抗、步步推高房价等弊端,改变当下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在恶性强拆事件上“不替百姓说话”的现状,刻不容缓。
公众望眼欲穿的新《拆迁条例》,明确禁止“行政强拆”,改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是一种进步,至少能为官方强拆行为设定一道防火墙。不过,在司法与地方利益捆绑一体的今天,如何避免地方官员意见过多进入修改稿,如何杜绝“司法强拆”换汤不换药、确保其独立性,尚不可过于盲目乐观。 (徐锋)
参与互动(0) | 【编辑:姚培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