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党组书记王安顺等市领导与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座谈。金融、城市管理、交通、医疗,甚至包括艺术品市场,都成为委员和顾问关注的热点。
港澳委员建言治堵
座谈会上,12位委员和顾问进行了发言,交通依旧是最关注的话题。
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公司董事霍震宇对北京的交通问题有所研究。针对北京交通压力问题,霍震宇委员提出短期措施、中期解决方案及长期措施等三个办法。短期措施包括:鼓励拼车,错峰上下班,配送货品尽量使用晚上的时间,鼓励市区的重要旅游点和商店晚上延长营业时间,鼓励电视会议,发展电子地图,使出租车高效运营。加强交通法规的执行。他还建议引进香港经验,安排14座专线小型公交车,乘客可以沿途随时上下车。
他说,北京增长到一定面积,必然要发展多个中心。人们的工作地点、学校及居住地距离近,可以多步行及骑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和减少污染,更加增加人的幸福感。
政协委员、爱都集团公司(葡萄牙)执行董事蔡文显拿出一个统计数据,交通拥堵,每增加一个人,平均每天就要增加出行2.14次。地铁方面,除扩建地铁网线外,建议在重点路段扩容线路,由一条轨道增加为两条轨道。
许为平顾问认为,北京可以倡导讨论改变社会作息时间,恢复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三班倒”,尽可能提高交通效率。
“我是来自荷兰的北京人。”黄钺顾问是荷兰中国商会副会长,他对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建议。他说,北京拥有大量一流的资源,吸引着全国希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问题的有识之士大量涌入。而北京本地的资源却是有限的。限制外地人进京、限制机动车数量、通过房价限制一批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否可以考虑调整资源配置上找出路?因地制宜地简化北京的城市功能,把一些医疗、教育资源转移到周边二、三线城市,既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又可以发展城市合作。
谈到治堵,黄钺顾问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不是把路修宽、修多,而是公共交通放在首位,并且树立良好的秩序也相当重要。
让社区医院做好“守门员”
医疗问题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政协委员、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全科主任医生官世海指出,北京很多时候一大堆病人围着医生看病,对病人隐私权、对医生都不够尊重。应该设立独立的诊室,提倡文明诊治的秩序。他说,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培养。应该推行家庭医生式的服务,建立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社区居民信赖的社区全科医生。应参照英国、葡萄牙和中国澳门的经验。社区的全科医生也应分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与医院医生的待遇相同。培养并鼓励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服务中心,并进行规范的培训。逐步提高社区人群对社区医生的信任。让社区医院真正起到“守门员”的作用。
王振宇委员是一位肠胃及肝脏专科医生,他提出,病人分不清自己是小病还是大病,都挂大医院的专家门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一些社区医生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如何有效地协调,有时候病人到不同的医院看病,医院反复检查,浪费时间和资源。建议效仿香港成立医管局,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记者廖雁)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