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合成毒品滥用现象严重 东北地区滥用突出

2011年01月21日 09:0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快节奏闪烁的灯光、轰鸣的重金属音乐,一群年轻的男女高亢地聚在舞池中央,疯狂地摇头,持续地摇头……很多人对于摇头丸这一合成毒品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影视剧中类似的剧情。

  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除了摇头丸,还有冰毒、K粉、丁丙诺啡、三唑仑等。2008年,我国查获吸食合成毒品人数占查获所有吸食毒品人数的19%,2009年上升为23%,2010年增加到28%,总人数达43.2万。而实际人数则远高于此。

  “近年来,我国合成毒品滥用现象严重,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态势。”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1月20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安机关将一如既往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合成毒品的管理和打击力度。

  东北地区滥用突出

  据刘跃进介绍,当前,我国合成毒品滥用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除了吸食人员增加外,区域也在不断扩展。原来滥用基本出现在大中城市,现在已经开始向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是城镇、农村地区蔓延。原来大部分集中在夜总会、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往往是群体性吸食,现在已经开始向宾馆、旅店甚至家里转移,隐蔽化趋势明显。

  “从公安机关去年的缴获量来看,全国有16个省缴获的合成毒品都超过了传统毒品。”刘跃进说,其中,东北地区滥用突出,东三省查获的合成毒品人数要占到所有查获吸食毒品人数的70%以上。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毒品开始“积极地”国内制造。国内和国外贩毒分子相互勾结,传授制毒技术和工艺。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破获过地下加工合成毒品的案件。国内查获的合成毒品中,国内生产的比例逐年上升。

  刘跃进举例说,我国现在合成毒品数量最多的是冰毒,主要原料是麻黄素,由于我国对麻黄草、麻黄碱等管理比较严格,现在很多不法分子用一种叫康泰克(含麻黄素)的感冒药,以各种方式大量购买后提炼麻黄素,制造冰毒。甚至还想方设法走私偷运到国外制造冰毒。

  合成毒品危害大

  合成毒品进入我国不过20年时间,很多民众并不了解合成毒品,还有不少人存在“吸食合成毒品不会上瘾、无危害”等看法。

  刘跃进指出,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他解释说,合成毒品是通过各种化学方式合成的,一般来说吸食后也会产生依赖,并对脑中枢神经活动产生损害,直接损害脑细胞,吸食时间延续越长、频率越高,依赖性越强。到达一定程度后,将往精神病方向发展,较多表现为产生幻觉,如被害幻觉、被追踪幻觉等精神病症状。

  “与吸食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等不同,吸食传统毒品一般在吸食前违法犯罪,为获取毒资而杀人、抢劫等;而吸食合成毒品一般在吸食后犯罪,产生幻觉、幻听、幻视,导致杀人、开车撞人等。不管吸食何种毒品,都将严重危害社会和家庭。”刘跃进说。

  去年在湖北武汉,一名吸食冰毒者,产生被害幻觉,不仅大街上殴打妻子,还从商店抢来菜刀,把自己的父母当场砍死。同一年,浙江杭州一人吸食合成毒品后出现精神病症状,开车连续撞了17人。

  刘跃进告诫和提醒民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放纵自己,不要尝试,一旦吸食合成毒品,对自己的身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是不可逆转的。

  打防并举成效显

  正是看到了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近年来,我国对其的打击力度不断强化。加强情报工作,想方设法发现地下毒品加工厂,并尽快铲除。加强了国境和边境地区的查缉和堵截,尽可能防止毒品从国外、境外流入国内。同时,加强与世界各有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国际犯罪集团。

  2010年,我国共破获合成毒品犯罪案件近4万起,其中公安部立项督办的案件96起。共缴获冰毒10吨,氯胺酮约5吨。

  与打同样重要的是防。为了防止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制造合成毒品,公安机关积极联手工商、安检、药品监督、海关等部门,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为强化吸毒人员的治疗,各地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开辟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等形式,帮助戒毒防复吸。为防止民众误入歧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社区、农村、工厂、学校等,宣传毒品危害。

  刘跃进说,为了更好地打击合成毒品犯罪,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由于涉及部门和管理渠道太多,化学品比较容易流入地下工厂,到达犯罪分子手中,将来要解决这一问题,让各部门形成围堵合力。又如,现行法律对合成毒品的定罪、量刑有些滞后;在合成毒品犯罪不断发生、发展过程中,法律也要紧跟,以更适应打击。

  “无论如何,公安机关将不遗余力,竭尽所能防止合成毒品危害广大群众。”刘跃进表示。本报记者周斌 本报见习记者卢杰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