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家形象片中“草根英雄” 微笑折射普通百姓故事

2011年01月23日 05:3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7日一早开始,一则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播放。在接下来4周时间内,从每天早6点至凌晨2点的20小时内,这则宣传片每小时播放15次,总计播放将近万次。图为纽约时报广场宣传片播放现场。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 摄  

  在17日于美国纽约时报广场首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姚明、邓亚萍、郎朗、谭晶、李彦宏等中国知名人士、各界精英无疑星光熠熠。但在片中同时亮相的还有维吾尔族老妈妈阿里帕、乡村女教师李灵、热爱航海的翟墨和鞍钢工人郭明义等美国人相对陌生的面孔却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

  虽然他们民族不同,职业各异,拥有各自的梦想与追求,但他们都用微笑折射出中国普通百姓的故事,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友好热情、蓬勃发展的中国。

  阿里帕老妈妈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看着片中的自己,她有些遗憾,“早知道是宣传我们国家的形象,我会好好准备一下,在乌鲁木齐订制一套漂亮的民族服装。”

  共59个人物,60秒钟时长,每个人在片中亮相约一秒。尽管只是一秒钟,阿里帕在拍摄时还是一直出汗,总是问工作人员“我能不能拍好啊?这样行吗?”

  去年来北京拍摄时,这位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维吾尔族老人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后来当被告知片子要在海外播出时,阿里帕感到很紧张。

  影片中,这位老人身穿鹅黄色长袍,戴着花头巾,慈祥地微笑着。“我是以一个母亲的形象出现的,代表了中国的母亲。”她用维吾尔语告诉记者。

  他们确实只是普通的中国人,但是他们的故事却并不普通。

  自上世纪60年代起,阿里帕含辛茹苦抚养着收养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四个民族的10名孤儿。在她家里,至今保留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在过去的岁月里,阿里帕妈妈和已经过世的阿比包爸爸,每天就是用这口锅,做出饭菜,养育这些孤儿和他们的9个亲生孩子。如今,这个大家庭里已是几代同堂,全家聚齐了共有180多口人。

  “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微不足道的事而已。因为我们国家和外国都很友好,我才有机会成为形象片中的一个人物,让世界知道有我这么个人。”阿里帕说。

  谈到自己的愿望,阿里帕说:“今后如果听说周围有孤儿需要帮助的话,我还会去收养。他们特别需要来自母亲的温暖和爱。对于这些孩子,我真心希望他们有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

  形象片中,手挽阿里帕共同亮相的是乡村女教师李灵。利落地扎起马尾,穿着黑色西服套装,戴着亮色条纹围巾——李灵说,这套衣服是她赴京拍摄前特意准备的。

  “我希望我就以一名普通的老师形象出现,平凡的,真实的。”她说。

  今年29岁的李灵,2002年师范毕业后,看到河南周口淮阳老家的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办起了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

  网上一张李灵的照片使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照片上,李灵在雨中费力地蹬着三轮车四处回收学习教材。如今,她的学校已经培养出几百名学生。

  片子播出那天,学校还组织了师生观看电视报道。看到经常被孩子们亲切唤作“大姨”的李灵在镜头上出现时,孩子们特别激动,纷纷嚷道:“那是老师,外国人也看到我们的老师啦!”

  “虽然外国人不一定认识我们,但他们会知道我们是中国百姓的代表。”李灵说,“如果我在片子里能够说一句话,我会说,我是一名老师,我爱我的三尺讲台,爱我的学生,爱我的祖国。”

  得知形象片在美国开播的消息时,翟墨正在即将起飞至印度尼西亚的飞机上。黝黑的面庞,束起的长发,橘色的运动服,魁梧的身材……翟墨在形象片中以单人特写和群体亮相形式分别出现过两次。“如果当时有个帆船当道具就好了。”他说。

  翟墨曾驾驶他的“日照号”帆船,历时两年,穿越三大洋,行程3.6万海里,成为中国单人驾驶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行的第一人。航行中,他曾驾船去过美国,也游历过很多其他国家。在他看来,“80%的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他希望外国观众能够在目光定格在他身上时,对中国的海洋文明进一步加强了解。“中国诞生过大航海家郑和,是海洋大国。中国的海洋文明更注重交流与合作,没有野蛮的掠夺。”

  鞍钢工人郭明义在片中还是穿着一身工作服。美国观众也许很难想象他家中存有成摞的无偿献血证,也许会好奇是怎样的故事将他塑造成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

  作为全国无偿献血量最多的公民之一,郭明义堪称一间最可靠的“流动血库”。他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排解困难,化解矛盾,给数百个无助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为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他几乎捐出了全部身外之物。

  尽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郭明义依然作息如常。“我还是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去上班,按时作息。该做的事情还是在做——献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得知形象片在美国播出后,郭明义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在片中可以说一句话,我想说‘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郭明义说。

  “用个体代表国家来塑造国家形象,这种理念是非常进步的。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个体还缺乏了解,‘人物篇’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暨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孙英春认为。

  已在中国生活10年的25岁的英国男孩迈克·桑切斯也认为选取普通人亮相形象片的想法值得称道。“和那些名人们一样,普通人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一分子。”

  美籍华裔魏君子则建议用小故事展现个人形象会更具吸引力。“如果形象片拍出阿里帕儿孙绕膝的和乐场景,再配上字幕如‘19个孩子的母亲’,可以帮助观众更直观了解到中国人的爱心。”

  “一分钟的片子展现中国平民形象还是比较有限,建议还可以采取电影、纪录片等形式传播国家形象,那里面的中国平民是处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中。”孙英春表示。(执笔白旭 参与采访孙奕 许晓青 郭燕 阿依努尔 揣霄宇)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