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将至,满大街商家都在打广告,以各种温馨的思路提供年夜饭服务。对这一幕,城里人都习以为常了。前几天笔者支教时教过的一个学生来看我,他初中毕业后就进城在一家酒店打工,谈到过年安排,非常感慨地叹了口气问:“毕老师,你们城里人为啥除夕夜非跑到酒店吃饭,害得俺们都不能回家,俺爸妈盼了一年啊!”
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不能用市场经济那套说辞、城里人团聚有需求之类的回答,来作解释。大批厨师、服务生、保安留下来提供城里温馨的年夜饭,并不只是看中一晚上几十块钱的奖金(有的干脆都没有),他们忌惮的是,如果不服从安排,年后这份工作就可能没了。某种意义上说,当温馨年夜饭簇拥着消费者的幸福的时候,另外一些劳动者的幸福,和家人团聚守岁的愿望,其实被牺牲掉了。
这不只是年夜饭的问题,几乎每次节假日,都会有同样的表现。记得笔者曾接触过几个欧洲朋友,他们都曾提出类似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节假日、黄金周里,商场饭店都那么热闹,那些服务人员难道不需休假吗?而很多到过欧洲的人也都感慨,感慨那些到点下班、周末不营业的店铺。这背后一个很大的逻辑是:我们都说消费者是上帝,那么服务者、劳动者是不是上帝?消费者的感受需要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就可以在软压力下被牺牲吗?
依照同样逻辑审视这个社会,会发现很多幸福,其实就是这么抵触的,以有人牺牲为代价的。问题正如我那位学生诘问的:大家愿意为了更多人的感受,改变生活方式吗?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等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准确的站位吗?有媒体报道说,今年央视春晚,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这些“弱势者”将在全国人民面前露面。有人感慨,春晚切莫陷入“伪关怀”陷阱——如果一边是旭日阳刚这样的打工者上得了春晚,一边是他们的同类人在荧屏下被动服务连与亲人守岁的权利也难有,对社会而言,“伪关怀”的说法不也很贴切吗?
日前媒体上有政协委员提议给农民工放“探亲假”,因为他们也有亲情也有生活,这建议被理解成“看起来很美”却不具操作性。或许,不能立足于保护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与幸福感,不能将他们列入正常生活结构当中的话,很多权益只能是空谈。就以年夜饭里被牺牲的那部分幸福来说,笔者知道无力于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培育一种舆论:健全的市场机制里,也要包含劳动者的“上帝”感受的。(毕诗成)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