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山东大旱敲响水荒警钟 拟开发新水源提高用水效率

2011年01月31日 10:40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下的旱情,发生在连续八个丰水年之后,这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未来水危机的忧虑。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被称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所对应的现实,是我省长期以来水资源严重短缺,并形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与此直接相关,转变发展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6%,远超40%的国际公认标准

  对我省水资源利用前景最权威的表述是:“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从水资源总量看,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方,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属严重缺水地区。从人均水平看,在国际,比号称世界上最缺水的以色列还低;在国内,与宁夏等五个省区相当。

  从水资源开发程度看,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56%,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良好生态环境所允许的40%开发利用率。

  多年来,我省在治水理念、投入、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多领域的创新和建设,全省供水能力达到280亿方。通过人工干预、洪水资源化等多种手段,几乎“把空气里的水都拧出来了”,并通过水网建设,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调配能力。

  但资源性的缺口依然存在:全省现状平水年缺口为39亿方,枯水年缺口49亿方,特枯年缺口高达65亿方。即使采取海水淡化等方式开发新水源、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源、跨流域调水措施后,到2020年、2030年总供水量也只能增加到306亿方、323亿方,按目前用水水平计算,届时仍有44亿方、47亿方的缺口,相当于目前全省工业、城镇生活用水之和的两倍左右。

  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在多种场合强调:许多有识之士早就警示,水资源短缺将是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能否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课题。

  城市挤占农业用水,人类挪用生态用水,当代人透支后代用水

  在上世纪80年代的青岛和本世纪初的烟台、威海都发生过“水荒”。青岛缺水,直接催生了引黄济青工程;烟台干旱的时候,从门楼水库底部又打了几十眼井,汇聚后向市区供水。水利部一位领导感叹:“挖库底子”以前只听说过,没想到还真有!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本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济南泉水复涌,农田灌溉面积稳定增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供水管理机制带来的一些弊端:一是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二是人类挪用生态用水,三是当代人透支后代用水。

  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对城市用水的保证率需要更高,所以,近年来,省内许多城市建立起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的水源地,原来主要是用于灌溉的水库,开始更多地担负起为城市供水的职能。

  除黄河外,我省基本没有客水来源,解决缺水的问题,主要依靠地下水。我省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125亿方,目前每年开采达110亿方,开发利用率高达88%;地下水占到全省总供水量的46%。部分地区大量超采地下水,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通常所说的地下水,主要是指“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存在着循环、补充的关系,或者说,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库。从长远看,现在超采地下水,假如未来发生连枯的极端情况,供水将失去保障。

  记者根据手头资料,对历年水文资料进行梳理,结果触目惊心:

  海(咸)水入侵:我省海咸水入侵始于1976年莱州沿海,多年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长,入侵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从广饶至龙口整个莱州湾南岸均有不同宽度的入侵。沿海地区往往经济相对发达,海水内侵带来的损失巨大。

  平原地下漏斗区:“漏斗”是个形象的比喻,所描述的现象,是地下水被“抽空”后,周围形成的地下水埋深6米以上的区域。全省这一数据,随当年水资源情况和人工治理而变化,2002年末最高,2.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六分之一左右;较近的公布的数据是2008年末,下降到1.3万平方公里。漏斗区许多机井报废、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房屋开裂,并引发城区地面沉降。

  更严重的,是对深层承压水超采:德州城区,水位以1米/年的速率下降,德城区发生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滨州2000年前10年下降速率达到4.87米/年,北部引起咸水入侵。深层地下水是有限的、很难补充,有比喻说:抽取深层承压水,好比抽取地壳的“骨髓”。

  前列“水荒”各种表现,不是即期的情势,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趋势;但正因为是一种趋势,就可能包含着规律性的内容:只要资源状况和用水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类似的情况就会一再发生。

  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勇毅多次对记者说:我们不仅要重视(洪)水对人的伤害,更要重视人对水的伤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课题越来越严峻。

  不仅要开发新的水源,更重要的是提升用水效率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高希星说:他去以色列考察时,座谈一开始对方官员就说:你们不是“灌溉”,是“浇地”。浇地是人们利用水资源最传统的方式,在持续几千年实践之后,我国许多地方的农田灌溉依然没走出“大水漫灌”的方式。

  与农业相比,传统的工业用水模式危害更大: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而且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在污染地表水的同时,通过侧渗或者是灌溉,对地下水形成污染。

  对地表水的污染,我省经过多年治理,已经有明显成效。而对地下水污染,目前并无全面评价。专家认为,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一旦污染,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近年来,我省提高用水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5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116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全省万元GDP取水量降到72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7立方米,全省用水总量连续七年零增长,节水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努力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目前的国际先进水平,是我们的努力目标。经合组织2007年公布,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经济大国在内的30个国家,自1980年后的25年中,人口、灌溉面积、公共用水都有所增加,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取水总量增幅仅为0.9%!

  这表明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理念和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满足新增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用水由过去主要靠开发新水源转变为主要靠提高用水效率和增加重复用水量来解决”。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也很清晰,就是采取立法、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促进用水方式的转变。从我们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法律的“硬约束”、形成节水的社会共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防止未来“水荒”的根本。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