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2月2日电 题: 除夕年夜饭 郑州“厨哥”“宴嫂”忙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厨哥”、“宴嫂”到,年夜饭无烦恼。这是中国内地家庭为除夕年夜饭所发的感慨。怀着崇敬与好奇,记者记录了“厨哥”“宴嫂”忙碌工作的一幕。
2月2日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来自开封、年近50岁的“厨哥”闫富国一大早就起床了,简单喝些稀粥后,他骑上一辆破旧的电动车带着“宴嫂”王阿姨(闫妻),赶往离住处30多里地的郑州西郊,他们夫妻俩经熟人介绍受雇于郑州一家9口人的陈家做年饭。
早晨8点20分,闫师傅夫妇按照约定准时来到陈家,与雇主寒暄后便步入陈家的厨房,厨房的盆里放着肉、鸡、鱼、腊味等,橱柜边堆放着一些蔬菜和食材,这些都是按照双方提前商议好的菜谱所购买的。
“这一家人老家是河南信阳的,他们的习俗是中午过年,所以我们就早点过来了,”闫师傅一边麻利地穿上围裙一边搭话,“考虑到他们一家都喜欢吃信阳菜,这要花点心思,肉也要多炖一会儿烂一些,这样方便老人吃。”
在一旁忙活的“宴嫂”王阿姨忙着择菜、杀鱼、备料,动作娴熟。记者了解到,他们夫妻在农村老家是小有名气的厨子,不论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都会请他们去做酒席。
上午9点钟,食材、配料一切准备妥当,进入炒、蒸、熬、炖程序。而此时从厨房传出来的抽油烟机声、菜过油时的锅声、翻炒菜声等忙碌的“噪声”,淹没了客厅里孩子们嬉戏哭闹的声音……
“信阳炖菜、腊肉炖黄鳝、板栗焖鸡、桶鲜鱼这四个信阳特色菜是他们陈家人专门点的,”王阿姨说,“其他的菜让我们随意做,只要不油腻就行。”
中午11点30左右,“八菜两汤”热气腾腾地端上了餐桌,陈姓一家老小欢聚一堂。闫师傅、王阿姨婉拒陈家的盛情邀请,简单吃了一些饭菜,接过300元钱后便匆匆离开了陈家……
整个过程,闫师傅一直忙碌着,言语不多,不过在做每道菜时,火候、上料都很仔细。从王阿姨口中得知,接下来他们还要去另外3家做年夜饭,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在外地求学、务工,希望趁年关多攒些钱给孩子们、补贴家用。
出门后,闫师傅先点燃一根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王阿姨说,等晚上忙完估计就10点多了,晚饭就在雇主家简单吃一些,他们准备初一早晨回老家给亲戚拜年。
媒体报道称,内地不少城市今年都爆出“厨哥”、“宴嫂”走红年夜饭市场的消息,甚至有些城市出现“一哥难求”、“一嫂难求”的窘况。(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谢宏钰】 |
专题:记者新春见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