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1点30分许,一场“及时雪”飘落在河南郑州乡村久旱的麦田里。近一个小时大地银装素裹,该地区已连续三个多月未降雨雪,这场雪虽然来得比往年晚,但对农田旱情有所缓解。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2月10日,北京终于迎来去冬今春首场全市范围的降雪。自入冬以来,北京市区已经连续百余天没有有效降水,这也创下60年来冬季降雪最晚记录。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10日零时左右,几乎“迟到”一冬的细密雪花缓缓飘落京城,将道路、车顶、树枝覆盖上久违的白色。
北京“连夜”迎来60年最晚初雪,终结长达108天的无有效降水记录。
与此同时,和北京一样,受农历兔年首场较强冷空气影响,从去年深秋就开始缺雨“喊渴”的中国北方气象干旱区几乎都相继出现降雪。
根据中央气象部门的预报,9日到10日,气象干旱区的京津、河北、山西、陕西中南部、山东南部、河南、苏皖中北部等地都出现了降雪,部分地区降水量达5到10毫米,安徽北部和西部、河南南部局地有11到23毫米;干旱较严重的山东中北部仍无降水。
9日夜间到10日白天,北京上空出现被气象部门称之为“京城入冬以来最有机会结束无雪之冬”的一次天气过程。
中国气象局专家透露,北京、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气象干旱区各地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从8日就开始了陆续行动,采用飞机、火箭、高炮等开展冷云催化人工增雨、雪作业。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张蔷说,截至10日6时,北京“人影”部门已在密云、门头沟、延庆等9区县的33个高山地基作业点,进行了127轮次人工增雪作业,共燃烧碘化银烟条759根。
“截至6时的数据显示,部分山区作业点的积雪厚度已达到5厘米左右,”张蔷说,“我们希望山区的雪能多下一点,尽可能降低持续上升的森林火险等级、缓解土地旱情。”截至记者发稿时,人工增雪作业仍在继续。
在安徽,沿淮以北地区旱情最重的蚌埠、六安、阜阳等市县从8日16时至9日16时,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36次,发射火箭弹117枚。
9日13时,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实施豫皖鲁苏“人影”联合作业方案,飞机增雨跨省进行,同时旱区各地将开展地面飞机立体化增雨作业,作业将一直持续至10日上午。
山西晋城,跨区域飞机与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目前正在进行……
中国北方旱区的人们都在竭尽所能挽留来之不易的降水云系,然而,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北方旱区的这次雨雪过程将会是短暂的,对缓解旱情作用有限。
农业专家王俊英说,目前,北京几个主要麦区的降水量只有2毫米多,无法从根本上解除旱情,但缓解作用“仍很珍贵”。
受冬季风大无雪,麦田表层干旱的影响,北京90%以上的地块麦苗青枯较重。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今年的特殊情况,北京各区县、各部门正在及早做好抗御冬春连旱的各项准备,采取“水肥齐攻、增墒保苗,镇压划锄、粗根壮孽”的技术路线,努力打赢这场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的硬仗。
京城的初雪将来去匆匆。气象部门预计,降雪将在10日下午逐渐结束,11日,灿烂阳光将重现京城,最高气温也将从冰点迅速回升至4摄氏度以上。
不过,对于几乎等待一冬的北京市民来说,短暂降雪仍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和快乐。
“北京终于下雪了,空气中充满湿漉漉的属于雪的味道。”“纯白世界,果然是冬天里最美的景致。”在网络上、微博上,因昨夜晚睡而见证京城初雪的网友纷纷留下自己的心情感受。
10日清晨,在西城区一家美发店上班的李仁芳在店门前的雪地上踩满脚印后,用手机拍下了一张照片。“老板让扫雪,这么白这么完整的一片不舍得扫啊,先踩踩玩一下了。”
“我走过月坛附近时,看到很多人都主动和正在疏通车辆的交警说声辛苦了,这让我觉得很温暖。”没留下姓名的北京市民通过广播抒发心情。
降雪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麻烦。来自北京交管部门的消息称,目前已有多起单方事故发生。北京气象部门已向社会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注意出行安全。
截至10日10时,首都机场出港航班延误72班。机场于5时左右启动了《航空器定点除冰雪预案》,并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到现场做好各类服务保障工作。
机场航站楼内的电视屏幕上不断播放着机场除冰雪的实时画面,让旅客及时了解首都机场的保障情况和进度。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9日20时至10日12时,北京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昌平辛庄5.2毫米,城区平均3毫米,全市平均2.7毫米。
至此,北京市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初雪最晚纪录定格在2011年2月10日。(记者 张淼淼)
参与互动(0) | 【编辑:姚培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