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外交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规范管理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控制国际会议规模和总量;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不得举办或承办无实质内容的国际会议;不得攀比会议代表规格、发会议纪念品、组织公款游览、参观等。
终于对长期失管且有些滥了的“国际会议”动了真格。我浏览了一下网评跟帖,大都表示了“这个要支持”的意思,认为要把钱真正用在民生上。
过去,局外人总以为,冠以“国际”大名的会议、论坛、节庆等活动,是很有来头的,与会者不是国际精英起码也是各界名流,反正给人印象是非常隆重热闹的,尤其大都市和知名旅游城市,更热衷于出这样的风头,反正掏惯了财政大口袋,花钱从不皱眉头。
有些并不富裕的地方也跟风,弄个招商引资的名头,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只要能戴上“国际”的大帽子。什么“峰会”、“论坛”,什么某某节、某某文化,其实通通是玩些概念,却让一些所谓的中外“组委会”有机可乘。豪宴豪请,五星级住宿,游山玩水,一张张大额支票就这样慷慨烧了,其中许多钱落入了主办者的腰包,当然也不乏落入部门和某些贪腐官员的口袋。这就叫“玩大了”才有钱赚,浑水才能摸鱼。所以“国际会议”在一些地方一发不可收拾,越玩越有滋味。
烟花散尽都是灰。有几个“国际会议”过后,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真的很少!大多数既不能起到提升当地知名度的作用,也不会给当地官员脸上带来光彩,只能激起百姓对这些华而不实的“烧钱”活动更多诟病,死要面子活受罪。至于来宾,充其量也是口上抹油,说过算过,吃过忘过,最多一声谢过,有几个能给你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的?尤其是一些老外嘉宾,他可能在想,我能来给你撑撑台面已经不错了;或许有些碍于朋友面子盛情难却,他们本不想来凑这样无聊的热闹;也许有个别正义感强的,还在窃笑你傻冒呢,如此“摆阔”,就一副“阿Q”相,恐怕还会被这种奢侈浪费的场面吓跑。
如今,不少地方好搞攀比。对外交流本是好事,但往往学不像,以为“国际”了,就“接轨”了,就有“形象”了,就有“政绩”了,肤浅,连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戴上孙悟空面具也不会认为自己已经是孙悟空了。节会活动“泛国际化”的跟风潮中,人们看到的不但是肤浅,还有浮躁,而且还掩盖着腐败。
什么叫国际会议的“国际惯例”?不配备生活用品、不发纪念品、不赠送礼品、不组织公款游览参观、会议用餐以自助餐为主等,就是国际上举办国际会议的通行做法。正如财政部、外交部这个《通知》中所规定的多个“不得”,这才显文明国度、政府形象。否则,大手大脚“烧钱”,会被外人耻笑、被后人痛骂的。有鉴于此,除了《通知》规定的多个“不得”,还应该对此类盲目攀比、造成巨大浪费、滋生腐败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王国荣)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