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员工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成为令人尊敬的企业;善待员工的企业,理应不会有“用工荒”
一过春节,很多城里人才真切感受到外地务工者返乡带来的种种不便:常去的餐馆歇业,快递无法及时送达,洗车行的老板都要亲自上阵。节后,沿海地区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又遭遇季节性“用工荒”,缺口最大的,是制造业、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全国目前有农民工两亿多人。按说,农村有这么多需要转移的人口,目前还没有到“无人可招”的时候。缺工的行业,需要的也不是什么高精尖人才,都是普通劳动者。“用工荒”和“就业难”,就像鸳鸯火锅一样并存,令人纠结。
当然,也不是所有企业用工都“荒”。上周末下夜班,和同事找地方吃夜宵,半夜两点多,在住处附近转了一圈,只有一家著名的火锅店还开着,而且是二十四小时营业。这家连锁餐饮企业以周到的服务著称,每天吃饭的都排长队,大半夜仍客人不断。一位服务员说,过年没有回家,因为公司待遇好,工作条件也好。这位刚上岗不久的实习服务员,底薪1900元,管吃住,公司提供的宿舍,就在500米之外的小区公寓,配有空调和上网电脑,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为员工拆洗被褥、打扫卫生。
回来查阅媒体报道,这家餐饮企业的经验,已被多家大学管理学院奉为经典案例。其核心理念是,把员工当成家人,为员工做职业规划,给员工更多信任和授权。除了工资比较高,这家企业还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特别福利”:给夫妻员工提供单独房间,每月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的管理人员、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等。报道说,每开一个分店,公司仅为员工租房子,就要多花50万元。
平心而论,在北京,这样的收入水平并不算太高,但与其他同类工种相比,吸引力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何况还有各种人性化的特别关怀。我想,这样的企业,应该不会为“用工荒”发愁。真正把员工当家人,员工也会把这份工当成自己的事业,他们的微笑才是真诚的,周到的服务才是真正用心的。就像我们就餐的这家火锅店,同事们都说,员工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确实与一般店不一样。这样的企业,有理由不用担心“用工荒”。
虽然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争夺低端劳动力的竞争,越来越难以为继,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就是一种警示。给员工加一点工资就活不下去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善待员工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成为令人尊敬的企业。
美国的福特汽车,就是这样的例子。当年,创始人老福特就确立了高待遇、低价格的经营战略,提出“让造车的人都买得起车”的口号,企业迅速成长的同时,也造就了巨大的消费群体,最终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那些在餐馆打工的农民工,是否也有能力经常下下馆子?制造企业的员工,有没有余力给孩子买自己制造的玩具和电子产品?城市的建筑工人,有没有希望买得起亲手建造的房子?
善待劳动者,是企业经营者的美德,也是伟大企业赖以成功的秘诀。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善待员工,合理提高劳动者收入,不但能倒逼企业转型创新,也能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如果数亿人都能有钱花、舍得消费,内需长期不振的隐忧也将迎刃而解。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找到持续的新动力。
不过,“用工荒”要倒逼出外来务工者的“春天”,仍要靠各项改革加速推进。当务之急,是改革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和户籍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创造公平的就业、教育和住房条件,提供均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日前,成都市宣布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和相应的就业配套制度体系。这在全国率先朝着终结“农民工”这种称谓迈出勇敢的第一步,具有积极的标志性意义。但是,要真正终结“农民工”用工制度,彻底消除身份差别,要走的路还不少,仍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跟进和扎实推行。
有了基本的保障和公平的环境,劳动者少了后顾之忧,更能促使企业善待员工,推动低端劳动力的争夺进化为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的竞争。(丁永勋)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