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 封堵空饷漏洞

2011年02月18日 07: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乱吃空饷 财政受伤

  近日,媒体报道的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科员江进祥9年不上班却照拿工资一事,以及湖南永州多地出现教师“吃空饷”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网友对上述事件发帖评论,并称自己所在的单位也存在类似的“吃空饷”现象。

  “这说明目前我国一些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做得不到位,出现了漏洞。”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肖鸣政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肖鸣政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的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相关部门未严格执行考勤、审计、核查等制度而出现的疏忽;另一类则是部分单位或个人为谋求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联合”起来制造人员离职却在编的现象,进而套取“空饷”后进行瓜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吃空饷”现象暴露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人事、财政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人事上的任何变动,都应及时与财政部门进行对接,形成人事档案管理和财政经费管理的信息共享。”叶青说。

  叶青告诉记者,从各地爆出的“吃空饷”现象看,除了人离职仍在编的情况外,甚至还出现了人去世后家属仍在领钱的现象,每年纪检、人事等部门都会查处、清理一批“吃空饷”的人员。

  记者了解到,“吃空饷”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擅自离岗,但不办理手续,仍在单位领取工资;有的已调整工作单位,但原单位工资相对较高,故工资关系长期不转;还有的已到退休年龄,但不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甚至有人瞒报亲人或在编人员已亡故的事实,继续领取工资……

  记者发现,在此次爆出多名教师“吃空饷”的永州市冷水滩、零陵等区县,当地媒体近几年曾报道过查处“吃空饷”的情况。例如,零陵区在2005年至2009年,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360人,为财政挽回经济损失190万元。据《永州日报》报道,“单2006年,全区共清理吃财政‘空饷’人员126人,其中教育系统104人、行政系统22人,为财政挽回经济损失92万元”。

  另据新华社2011年2月16日报道,零陵区纪委有关人员介绍,2010年10月,零陵区查出87人存在吃财政空饷的行为。零陵区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除尚未核对的30万元左右的款项,零陵区“吃空饷”所涉金额在100万元左右。此外,宁远、东安两县的教育局也承认存在教师“吃空饷”的情况。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梅赐琪看来,公务员的“铁饭碗”是导致“吃空饷”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个饭碗太好,好到了一旦发出去,拿着饭碗的人不愿意放,而发这个饭碗的人居然不敢、也没有意愿把它收回来”。

  梅赐琪表示,单纯就“吃空饷”现象而言,它在公共财政领域出现并不奇怪,“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有,而这本身是由于公共财政作为公共品的属性造成的”。

  他告诉记者,在公共财政支出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个机构或个人都愿意把更多的公共财政支出花在与自己相关的项目中,或者是直接放进自己的口袋。“公共财政支出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公权力的掌握者如果不受限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公共财政支出作为利益输送的手段。”梅赐琪说。

  梅赐琪说,要减少“吃空饷”的现象,就应该提高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的透明度,从而加大滥用公共支出的成本。这种透明公开的制度安排包括政府主动公开、立法机关质询、对于揭发者的制度性保护以及社会公众包括媒体的监督等。

  叶青认可这种提高公共财政支出透明度的做法。此外,他还建议,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管理应当精细化。“需要高科技的注入,尽快完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名录库和资料库,搭建人事、财政、档案等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一旦出现人事变动,财政等部门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叶青说。

  肖鸣政表示,为杜绝“吃空饷”现象,纪检、人事、财政等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定期核查,发现虚报、漏报现象,应及时上报并严厉查处,“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等数据,要积极作为,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本报记者 来扬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