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奥运会以来,西方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定位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在2010年中国GDP超日成为世界第二、今年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西方又涌现出要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推入世界强国行列”的“摘帽运动”。在不久前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的定位问题再度被提出。《华尔街日报》发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再称中国为新兴国家?”国际广告巨头WPP集团首席执行官索瑞尔认为,应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从描绘中国的词汇中删除。
“中国‘发展中国家’摘帽论”归根到底是外部世界复杂而矛盾的“中国观”的一种表现。首先,反映了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落后面貌得到实质性改变,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明显上升。中国已与GDP总量世界第二、出口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美国最大债权国、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等名位联系在一起。加上中国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及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向世人展示的魅力,外界不断对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提出质疑并不意外。
第二,说明了西方一些人借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属性,让中国承担过分的国际责任,并成为他们寻找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他们渲染当前世界经济中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这不仅会刺激传统大国对中国的妒忌,还将加重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更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关系。
第三,折射出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明显偏差。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不惜牺牲报道的真实性而不断妖魔化和抹黑中国,现又对中国发展夸大其辞。而国外许多民众难以看到中国的真实情况,更难以了解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到中国访问的外国人也主要访问发达地区,看到的多是中国“发达”的一面,认为中国已没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的特征。
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确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变。但是,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没有改变,这不是过谦之辞,也不是回避国际责任的推托之辞,而是出于中国的真实国情:
一、经济总量位次前移不说明中国已进入世界强国行列。虽然中国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仅4400美元左右,排名世界第124位。与刚被赶超的日本相比,除GDP总量数据之外,其他重要指标均有较大差距,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与巴西、俄罗斯等国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也相对落后。可以说,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穷的“第二大经济体”。
二、“量”的赶超背后,仍亟待“质”的提升。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越发凸显出来。能源、资源及环境等因素可能对中国未来可持续高增长形成约束。中国实现向现代化世界强国转变的路还很长。
三、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国家。中国仍处于分裂状态,一个主权有缺失、国家完整受到威胁的国家,经济上再发达,也很难称得上是一个“世界强国”。
因此,面对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摘帽论”的聒噪,中国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和理性判断,并告诉世界真正的事实: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有利于中国争取宽松国际环境,继续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有利于中国塑造和维持身份认同,巩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系。
中国应对欲将中国强行推入世界强国行列的用心予以警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努力维护国家发展的话语权和软环境,持续推动软硬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国际问题观察员 杨丹)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