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称政府处理烟花燃放问题应多听群众意见

2011年02月18日 13:2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过去,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高潮也随之结束。回顾今年春节,从总体上看,本市没有发生因燃放而引发的重大火灾和重大伤亡事故,市民在平安、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欢度了佳节;但往细了说,除了一些小的火情和人身伤害接连不断,一些现实问题也比以往更为凸显。关于烟花禁与放,呼吁再次严禁的声音近来明显比较高调。

  曾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大城市“一刀切”,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出发点都是安全问题,但事实上禁而不止,老百姓对传统民俗的文化依赖,靠堵的办法行不通。遵从民意需求,本市后来实行了“禁改限”,既为节日增加了年味儿,也对安全风险有所控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们应该看到,全市上下为此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其社会成本支出不容低估。近几年北京城市快速发展,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情况变了,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利弊得失,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再认识、再思考。

  说实话,在现实城市条件和环境中,烟花燃放正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既要充分尊重国人的民俗传统,又必须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安全稳定,每年春节期间必然要集中投入大量资源和力量,牵扯到的成本与风险其实并不低,城市管理的难度实际上在人为地加大。对于老百姓来说,既有一种“过年要有年味儿”、“传统民俗不能丢”的社会心理,同时也对燃放的安全问题、扰民问题、污染问题等心存担忧,恐怕很多市民都有这种矛盾心理。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今年的正月十五虽然平稳过去了,但假如燃放烟花爆竹的两难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来年还得走一遭,群众难免会有意见和怨气。因此,有关政府部门有必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挖一挖限放工作存在的改进空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摸索出一套更完备、更有效的办法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公共政策应当建立在普遍民意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和文化习惯,燃放烟花爆竹已有千余年历史,其接纳、传承、改换的力量都蕴涵在民间。实际上,老百姓对今天所处的城市境况有着清醒的认识,人多、车多、楼多,空间拥挤、环境脆弱,燃放所带来的安全、污染、扰民问题,以及随之耗费的社会成本,都被人们看在眼里、说在嘴边、记在心上。今年过年,很多市民特别是不少年轻人都自觉节制,不少街道社区自己组织了维护队伍、劝放队伍,还有部分小区自愿不燃放,这些都是群众在权衡利弊之后的自发行动,获得的效果也是实实在在的。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燃放行为,但要改变这些行为,光靠法律、行政的力量恐怕不够,城市文明、社会风气的内在约束力或许更为有效。

  文明的力量,多由民间自发而来,而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变陈规旧俗为新风良俗,怎么继承,怎么发展,怎么演变,也应把权利交给老百姓。西方过圣诞节,以前年年要砍大量圣诞树,后来觉得太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便想出了不少替代方案,很多家庭干脆摆一棵假树了事,并不影响过节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大过年的,烟花爆竹不放不行,但该怎么放,怎么放得更安全、更文明,完全有很多法子来解决。新的风气,新的风俗,或许就在解决现实难题的过程中孕育产生。毛晓刚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