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情费用名目繁多扭曲农民消费 借钱送礼卖牛凑钱

2011年02月19日 18:42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人情费用名目繁多 数目攀升影响生活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进行的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10月,人均人情费支出达686.3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3.28元,增长幅度为17.71%;农民人均人情费的支出,比1月~10月人均购买食品(不包含烟、酒、糖、茶)支出多出了48.54元,比1月~10月人均购买衣着支出高出413.68元。松树镇汤河村一名在瓦厂打工的农民,10月份开工资3200元,而礼金的支出高达1400元,占当月收入的43.75%。

  如此高的人情费支出,扭曲了农民家庭正常的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

  据了解,如今在农村,人情礼种类繁多,礼金数目飞涨。以前农村送礼多是过年和婚丧嫁娶上的亲情礼或友情礼,近年来,送礼名目日渐增多,有“生孩子礼”“满月礼”“结婚礼”“生日礼”“建房礼”“乔迁礼”“升学礼”“参军礼”“开张礼”等等,再加上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人情礼已经到了层出不穷、难于应付的地步。

  过去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送礼大都是10元~50元,近年来农民往来礼金额迅猛增长,直系亲属送礼由过去的几十元,提升到现在的100元~1000元不等,街坊邻居、朋友同事的礼金则由过去的10元、20元上升到50元~200元不等。

  2009年全年,江源区农民赠送农村亲友现金支出人均194.55元,比2008年的人均175.08元增加了19.47元,年实际增长十多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实际增长仅5.09%。据江源区百户农民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10月有85户农户有人情往来礼金支出,其中,最高的礼金支出1万元,最低的礼金支出50元。

  “零割肉不疼” 打肿脸充胖子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一名农民告诉记者,他每次随礼,最少也得30元,多的百八十元。一次次随礼“零割肉不疼”,但一年累积下来,随礼金就达到2600多元。

  许多农民家庭并不富裕,但在这种风气下,因为害怕丢人现眼,只能咬牙跟着掺和。

  记者采访了这样一个农户,为搞养殖向乡里信用社贷了5000元。不想钱刚到手,家中老父去世。怕旁人指责自己不尽孝道,他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雇来裱师、纸匠、乐师、鼓手,大酬宾客,还聘来了各路僧人道士,折腾近一周,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结果不仅贷款花光,还“欠”下数千元的礼钱和数百个人情工。此事刚完,他的小儿子结婚,女方索要彩礼上万元,无奈之下只得变卖耕牛等凑钱。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后官村农民魏贵军说,人情往来一般得50元或100元,亲戚好友就得200元甚至更多。魏家一年礼金最少的时候也得2000多元,最多时达5000元,家里如果没有钱,出门借也得把礼金随上。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农安县等地,送礼的名目越来越多。由于盲目攀比讲排场,不少农村家庭返贫。农安县农民陈吉清家尽管贫困,礼金却没少掏。他的儿媳妇说,现在农村同城里一样,孩子上大学也得随礼,从50元到上百元不等。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镇岗阳村一户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儿子结婚光送彩礼钱就达2万元,订婚5000元,红包500元,过门前男方购置彩电、冰箱、音响和家具、衣服、烟酒等花费1.2万元,置办酒席4000元……把女方娶到家时,已花了4.5万元。全家辛苦近10年的积蓄全部用光,还欠了2万多元外债。

  专家认为,现在农村人情消费出现了不正常膨胀。一是名目繁多,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周年大寿等都送礼;二是金额猛涨,过去大都以实物送礼,现在大部分是直接送现金,而且钱数越来越多;三是送礼者覆盖面越来越宽。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过度的人情消费,使得农民不得不“挖东墙补西墙,借这家还那家”,甚至往地里少投入一些也得还上“人情债”,这样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带来沉重负担。

  给“礼尚往来”减负

  江源区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发现,人情礼越来越重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攀比、盲从心理盛行。不少农民认为,“家里有事,来的人越多说明人缘越好,场面办得越大说明势力越大”,把相互往来的频繁程度以及礼金赠送的多少,当作是衡量人情厚薄的重要尺度。这种心理,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人情支出的增长。

  二是把人情礼当成生财之道,陷入恶性循环的僵局。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存在这样的思想:去别人家赶礼的时候,看到别人收了不少钱,现在轮到自己有事,也必须借机捞上一笔。这样的想法促使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找理由请客,连孩子过生日都成为请客的理由。结果人情交往变成了金钱交易,人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人情消费不断攀高,让农村家庭苦不堪言。农民现金收入渠道少,水平低,人情费的支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消费,而且减少了必要的生产投入,成为一种沉重负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本就捉襟见肘,人情费更是难以承受之重。鉴于这种风气在许多农村愈演愈烈,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在农村大力倡导新风尚,打破目前已经存在的变味人情链。

  吉林省舒兰市以走村入户座谈、问卷等方式,对农村人情随礼做了调查,发现农民普遍反映负担沉重后,采取了积极措施。该市一方面要求基层干部首先抵制人情风,规定乡村干部和党员只有婚丧事可操办,但要限于亲友,止于四邻,置席不得超过限定桌数,且要事先向纪检部门报告。同时制定了对违反规定干部和党员的处罚办法。为加强监督,各乡镇和舒兰市纪委都设立了群众举报电话。

  对普通农民,舒兰市一方面以张贴标语、入户和村屯广播每日定时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抵制人情风,倡导新乡风”,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他们在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普通农户婚丧嫁娶要向理事会报告,按理事会准许的规格简办。

  各村还普遍把限制不当请客收礼纳入村规民约。“刹人情风不是不要人情,而是要形成新的风气”,这样的理念和采取的相应办法,把农民从变味的人情链中解脱了出来。(记者 齐海山 王晓明)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