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两会代表委员寄语:把百姓富裕放在首位(2)

2011年02月23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光谦(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在发扬民主中形成共识

  “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的两会,意义不同凡响。此前,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已经看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充分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还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以期达成共识、共同奋进。从自身专业和身份出发,我将在今年两会上着重对以下两个问题发表看法。

  首先是水利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作为严重缺水的国家,水利建设理应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要像管理土地一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也要有三条“红线”,即严格的用水总量管理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和纳污总量限制红线。作为基础工作,一定要尽快改变“九龙治水”的局面。如果还是管理职责不清,分地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那么一旦出了问题,还会相互推卸责任。

  其次是高等教育问题。此前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如今投入在逐步加大,但我们距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喊出“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口号。当然,这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环境:给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学校;给予知识分子更大创造创新的空间,提高待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扰;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学到创新的本领,而不是仅仅得到一张文凭和零散的知识。

  (本报记者 刘维涛整理)

  许金和(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解决非公企业用工难问题

  作为一个来自非公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年我一直关注非公有制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这是近年来制约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希望这个问题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我在对部分地区服装、制鞋、包袋、陶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调研中了解到,许多企业已到了根据员工人数接订单的地步。用工难的主要原因是用工总需求在提升、企业的用人机制欠佳等。

  我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非公企业用工难问题,首先,应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专门为制造业集群服务或吸引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城市商务服务区。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在各地客运站交通枢纽周围规划建设劳动力大市场,整合各地区、各行业劳动力需求信息,规范企业招聘行为,形成一个地区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发挥劳动力市场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增强对外招聘的吸引力和竞争能力。

  最后,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大幅度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本报记者 王比学整理)

  朱奕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

  充实提案内容 汇聚民意民智

  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制定无疑是重中之重的议题。事实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去年一年的调研和思考也没有离开这个主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委员履职的基本要求。

  我来自宁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去年,我曾专门就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到宁夏南部山区作实地调研。调研中我发现,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侨联界别的一名委员,对侨胞侨眷的利益也比较关注。不少归国华侨扎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企业要长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需要更大的政策扶持,政府应为之搭建一个高速、高效的发展平台。

  我同时还是一名民营企业家。近年来,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喜人。但同时也要看到,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逐渐凸显,如何让民营企业发展上水平,这既拷问配套政策,也有赖于企业家精神的焕发。今年两会上,我将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不负人民重托,这是我们政协委员共同的追求,需要我们把各个方面建议和意见加以充分调研和整理,不断充实提案内容,把民意和民智一起汇聚到大会中来。

  (本报记者 郭嘉整理)

  吴广林(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党支部书记):

  西部农民的三个期盼

  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鲁维村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10多年前,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建成蓄水后,村里大部分田地被淹,全村人均水田不足0.1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和950多位乡亲不等不靠,一起“变耕田为耕水,变移民为渔民”,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这些年,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农民兄弟有三个期盼:

  一盼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我们附近的清水江大桥、南盘江大桥已成了危桥,再加上跨省区公路等级不够,跑不起大货车,做不到物畅其流。交通瓶颈已越来越制约西部农村的发展,希望国家能加大扶持力度。

  二盼加强水源林保护。我们西林、田林、隆林三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位于珠江上游,水源涵养保护工作十分重要。现在,林改工作一方面明晰了山林产权,调动了百姓“耕山”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群众的短视行为,光砍不种,给水源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西部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对生态的保护。

  三盼边远山区教育布点更合理。孩子念书问题,也是我关注的重点。现在,我们县每个乡镇都有初中,但只有县城一所高中,而我们村离县城有100多公里路,好多孩子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了学业。我建议,几个邻近的乡镇联合起来办高中,一方面可解决孩子读书难、读书远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兼顾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