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社工进地震灾区 民政部肯定汶川模式

2011年03月03日 1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汶川3月3日电 (刘贤 汤雁)“他们给我们老人带来了很多新事物、新感觉,组织我们唱歌、跳舞、做体操、看电影。有了他们,我们每天笑度夕阳红。”四川汶川县社会福利服务救助中心的孤寡老人鄢定安在聊到社工时滔滔不绝。

  3日,汶川县社会工作推进大会在此间召开。国家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副司长柳拯在会上说,汶川闯出了一条西部民族地区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去年4月,中央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人才列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并行的6类主体人才之一,提出了12条重大发展举措,并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据柳拯介绍,中国已有255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目前已有436224人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城乡社区和民政事业单位开发了45000多个专业社会工作岗位。

  今年已82岁高龄的鄢定安是藏族人,2008年地震前就已住进福利院。记者见到他时,他穿着棉衣和牛仔裤,戴着遮阳帽,正和其他老人们坐在福利院花园里晒太阳。

  说到社工,一个个名字从老人们口中蹦出来:周勇、周小燕、谢彬、李巧灵……“他们跟我们亲如一家,把我们当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鄢定安说。

  58岁的赵思荣说:“社工们从2009年3月到2010年5月一直住在福利院,给每个老人过生日,还给我们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据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周小燕介绍,因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需要,广东援建工作组和汶川县达成共识,决定将社会工作纳入重建工作规划。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成为汶川县首家民办社工机构。机构除了震后心理康复等工作外,还获得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开展了羌族儿童和贫困单亲家庭服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杨海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会与民政部共同资助汶川社会工作是首次针对震灾区民办社工机构的试点项目,对于探索灾区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价值很大。该项目去年11月启动,今年4月将完成。

  柳拯说,汶川率先在灾区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通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措施,创新了汶川社会服务制度。

  柳拯透露,中央将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细化国家人才规划提出的发展对策、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力度。(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