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江西省两会闭幕,而在微博上,网友们关于江西两会话题的讨论还在继续。
2月26日,江西省贵溪市两会首次邀请4名网友列席。
“网络论政”的氛围在江西正悄然兴起,在这个重山包围之中的省份,万千民意正利用无处不达的网络,突破了现实的屏障,汇聚到一起。
而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背后的“推手”——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委书记、“资深网虫”苏荣。
“我也是一个‘网虫’”
年近六旬的苏荣自称“资深网虫”,在他主政江西的近4年时间里,可谓一网情深,网事连连。
2008年1月18日,苏荣履新江西省委书记。他在与江西省专家学者的交流中感慨,“网络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2008年江西“两会”召开期间,苏荣特地前往中国江西网、大江网、今视网等江西省主要网站设在会场中的工作台前,看望工作人员,并坦言,“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
3个月后,苏荣就将“媒体生产力”一说付诸实践。当年5月5日,他以《让我们共同谋划江西更加美好的明天——与省内外朋友共商加快江西发展大计》为题,在全国各大网络媒体上发表公开信,向全球网民征集促进江西发展的“民智”。不到两个月,就征集到各类建言4.2万条,苏荣对此多次作出批示。
同年6月2日,苏荣再次触“网”,与28位省内外建言代表和网友面对面交流,同时在线回答网友提问,吸引了840万网友的关注。
2010年年初,苏荣在网上发文向网友拜年,自称:“我也是一个‘网虫’。”他还邀请网友“继续轻点鼠标、敲击键盘,合力奏响汇聚万千民意的江西崛起最强音”。
至此,苏荣“资深网虫”的形象为广大网民所熟知。在网民眼里,这个“一把手”平易近人,异常亲切。苏荣对官员们说“我们与网民是平等的”,要求他们“诚实地回答网民问题”。他还向网友透露,一些互联网上的网文,他也“喜欢浏览”。
“知政失者在草野”
“网络问政是了解民情、排解民忧的直通车,是改进工作、创新服务的助推器。”苏荣对“网络问政”如此钟情,源于他对网民的了解和信任。
在那封言辞恳切的“求智”公开信里,他充分地阐述了重视网络的理由:“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时刻影响人类生活。一个信息透明、交流畅通,直接对话、平等沟通的网上社会业已成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真实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喜、所忧、所怨、所盼;党委、政府利用网络,最直接地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反映。网络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
“网络通四海,网络达网民”。苏荣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尊重网民的重要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网民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对社会的发展体验最深刻,意见最直接、最坦率,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能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各个层面议论的重点问题。有些网民的意见建议虽不一定可行,有些甚至不一定正确,但都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
“‘网’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网民虽不是个个才华横溢,却人人个性鲜明。网上‘灌水’之处、‘拍砖’之语,多是民生关注之所。交流与碰撞的火花里,产生了许许多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很多都进入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层面。”苏荣说。网民究竟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苏荣用了4个字来总结:功不可没。
“领导必须会上网”
苏荣表示,“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一种能力,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苏荣在总结“求智”公开信的效果时称:“很多网民的思考比较深入,意见建议分量很重。其中我直接批示责成有关领导和部门办理、研究的就有36次,有的还进入了省委、省政府决策层面。”
记者发现,苏荣的“一网情深”正一点一滴地影响着这个山区省份的执政生态。
2008年,江西文明网推出了全国首个“民生博客”,引起了巨大反响。到目前为止已有近百位地方领导干部开通了实名博客,发表博文上千篇,网友留言、评论达数万条。
在苏荣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江西干部在积极运用、开辟网络这条现代化沟通民情的高速通道。江西省南城县委书记江玉兰,仅在2009年就及时回复、处理网民来信来访600多件,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此外,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分批定期在网上与网民开展交流活动,重大政策方针事先在网上“问计于民”已成为一项制度。
江西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科学决策,已逐步成为江西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方式之一。
江西省社会学会会长王明美说,江西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与网民的交流,不仅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且也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开放姿态。本报记者郭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