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其中,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新提法,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医生多点执业曾是禁区
“我注意到总理报告中有一个新提法,允许医生多点执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生到基层去,实际上是送医送药上门,更便捷地为百姓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家军说,“这种提法在以前是禁区,一直存在争议,今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会对推进医改起到实质作用。”
作为一线医务人员,早在2009年,赵家军就曾多次呼吁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如今医生多点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赵家军心中的祈盼终于落地。
允许多点执业有两大好处
赵家军说,允许医生多点执业有两大好处,一是带动提高执业地方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高技术医疗人员的优势;二是基层病人有机会接受高水平医疗,对解决基层看病难大有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主任王承德表示,“我非常赞同多点执业,限制多点执业是对人才的浪费。”
王承德建议,对副主任医师以上和确有特长的高年资医师应允许其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在执业注册、执业地点方面适当放宽限制。“我们说的上学难、看病难,实际是优质资源难,看病难关键是找名医名院难,通过人才流动,通过多点执业,可以部分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对患者来说是大好事,可以在基层和民营医院享受同等优质服务,不用挤破脑袋进大医院。”赵家军总结说。
执业医师法需要修订
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被视为新医改方案的一大“亮点”,但现行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只可以在注册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行为,多点从事医疗服务违法。赵家军说,执业医师法的一些条文已经过时,需要修订。
王承德介绍,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中要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医师多点执业的提出,是要改变以往“医药结合、以药养医”的局面,是要提高人民群众接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既方便群众,又能增加医师收入。如果法律上不做相应更改,则涉嫌违法,医生及患者的权利都难以获得保障。
为此,王承德建议对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放宽执业地点的硬性限制,在执业医师执业地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允许适当的合理流动。
实施起来仍有困难
“出发点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对医生多点执业表示担忧。
连建伟说,“出去执业的医生都是医院骨干,平时很忙,很难有时间。”大医院本身人手就很紧张,难以满足流动需求,“光门诊都看不过来,恐怕没有时间出去执业。”
有人担心医生多点执业会扰乱医院秩序,影响医生本职工作,赵家军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医生的工作要有主次,先要顾及主要执业地点的工作,“比如主任医师,又要手术,又要管理,如果到处跑,肯定影响本职工作。”
连建伟说,“什么样的医生适合流动应进行研究,并有制度保障。根据情况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赵家军表示,下一步要对医生多点执业进行规范,责任权利要明确,要出台一系列法规和条例。他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记者 高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