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代表委员热议农民工"身份壁垒":应该根本破除

2011年03月08日 08:4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劳务派遣公司送来的农民工中,选出优秀者,每年花费近2000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婚姻、住房等问题,甚至送他们去读书——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董才平所做的这些,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冤大头”。就是这样一位来自江苏民营企业的老板,对于农民工所面临的“身份壁垒”却有着自己的“远视”。

  董才平在看了本报昨日《三位农民工代表的“身份之变”》的报道后,十分不解:“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农民工为社会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身份壁垒’依然无法根本破除?”

  董才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看上去企业每年在农民工身上投入千万元的确不少,“但这些生活稳定而技术熟练的工人,创造的价值会远远高于企业的投入,企业花的是小钱,挣的是大钱;那些总想设立‘身份壁垒’的地方,省的是小钱,丢的才是大钱呢!”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马力同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农民工来到城市,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要的费用大致在3000元。但他们给一个城市创造的价值,又有谁算得清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省社科联主席迟福林说,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30多年来,这个特殊群体为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所有的事实都说明,解决农民工身份问题,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只会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如某些观念中所认为的那样,是社会和城市的包袱。”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却难以被城市所接受,同样为劳动者,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等各方面与城市劳动者存在巨大差异,这些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律师秦希燕说。

  采访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告诉记者,“企业使用的都是农民工,因为身份户口等原因,总是处于流动状态,不能安居,天天从事简单劳动,技能根本得不到提升,企业也就只能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事实上,大量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身份得不到认可,不仅影响到农民工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收入水平,也会影响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对于国家和他们个人都是不利的。”郑功成最后总结说。

  在这些代表委员们看来,社会能否实现和谐、公正、全民共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工能否享有平等就业权,能否实现同工同酬。“能否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公正的社会保障待遇——2.4亿农民工‘身份壁垒’不除,所有的目标都是空话。”(记者赵晓展 张伟杰 蒋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