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特稿:救援日本见证中国宽阔胸怀与国民素质

2011年03月13日 13: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13日,应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包机前往日本,参加救援行动。图为救援队员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中新社发 富田 摄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救援日本见证中国宽阔胸怀与国民素质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日本遭受9级地震和海啸的重创,隔海相望的中国,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百姓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守望相助之情。

  官方层面,中国总理温家宝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慰问,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鼻头发酸,眼睛湿润”,中国红十字会向日本提供100万元紧急援助,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于13日凌晨飞赴日本。

  在民间,中国首善陈光标已在日本千叶县发放了两卡车救援物资,正赶往重灾区仙台继续发放救灾物资;无数的中国网友在关注、传播来自地震现场的最新报道,紧急转发微博上求救、寻亲的消息,上海各高校纷纷启动对日本留学生的激励、心理干预等安抚机制,由学生组织的赈灾募捐行动已经展开。

  如果说对未建交的海地的救援是中国政府超越政治樊篱的表现,从利比亚撤回本国公民是中国负责任的最佳名片,那么中国官民两界在本次救援日本的言行中体现出的,则是一个大国的宽阔胸怀和国民素质。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中日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但日本二战侵华的恶行、战后对历史问题的模糊、中日在领海上的争端等等,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始终难解心结,尤其在经历去年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至今未能走出低谷。

  然而正如天涯网的一位网友所说:“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同样深重灾害的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从日本强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起,相关消息一直列于中国各大网络媒体的新闻头条,为逝者哀悼、为生者祈福的跟贴数以万计。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中国民众没有忘记汶川地震后日本国民伸出的援手。在遭受云南盈江地震之时,中国民众对日本受灾民众亦感同身受。这种推己及人的仁义思想,早已超越感恩与回报的层面,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的浮躁,坚守着全人类共同的人道底线。

  在中日两国的交往中,中国政府与人民始终秉持了仁和义的理念。在遭受日本侵华暴行后,中国百姓依旧会收养日本战争孤儿;同为战后废墟,中国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偿;就在日本地震当天,北京媒体报道了一位92岁的日本老太太因儿子不孝来到中国,住院四次的40余万元治疗生活费皆由她的中国朋友垫付。

  此前早有学者分析,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摩擦,除了政府层面的外交纷争外,中日民众之间的缺乏沟通与片面认知亦导致好感度低迷。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泉裕泰在感谢中国政府及国民的援助时说:“中日虽然曾有摩擦,但两国在灾难时刻彼此抚慰令人感动,这势必会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情感,是不幸中的幸事。”

  的确,灾难是不幸的,但面对灾难,人类的团结与友爱将得到弘扬,人道主义的光芒将变得更加耀眼。刚刚收到来自日本华文媒体的消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的侄女、日本华侨田伟为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创作了《抗震歌》,并和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一起走上日本神户街头为大地震灾民募捐。这是颇具象征意义的一件事情,希望中日两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互相抚慰与帮助,化作两国世代友好的基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