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经历3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牢固的联系纽带,且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个人都无法改变美中关系的基本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骆家辉将是美中关系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会是一个“独特的见证者”
奥巴马提名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引起华盛顿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一个美籍华人到中国当大使,对美中关系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对此展开了形形色色的猜想。
回到祖辈出生的地方
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9日在白宫举行仪式,正式宣布提名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接替将于4月底离职的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虽然提名尚需参议院确认,但多数分析认为这一过程不会有何悬念,骆家辉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
“没有人比骆家辉更适合接任这个职务,”奥巴马说。舆论指出,由一位内阁部长出任驻华大使,这在美国的外交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凸显出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的重视和期待。奥巴马总统也强调,美中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合作对美国、中国和世界都有利。
骆家辉对接受任命感到非常荣幸。他说:“我要回到我爷爷、我父亲、我母亲的出生地。”今年1月,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伍老兵、骆家辉的父亲骆荣硕离世,骆家辉称如果他的父亲还活着,一定会为他感到非常骄傲。
驻华大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务,骆家辉表示将以担任商务部部长时的努力,“帮助奥巴马总统推动对美国来说最重要、最复杂的外交、经济和战略关系之一”。但由于在国会确认提名之前拒绝接受任何采访,人们无法获知骆家辉对履行使命的设想和思路。
律师生涯成就美国梦
现年61岁的骆家辉来自华盛顿州,祖籍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吉龙村,祖父和父亲都是在台山出生的美国移民。骆家辉早年曾在父亲经营的餐馆和杂货店帮工,后来分别获得耶鲁大学政治学学位和波士顿大学法学学位。
骆家辉毕业后曾受聘为西雅图金县的主控官,律师生涯成为他政治星途的起点。其为社区民众服务的努力获得广泛认可,1990年《西雅图时报》推选骆家辉为“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立法者。1996年,骆家辉在华盛顿州竞选中胜出,当选美国首位华裔州长。2003年离开州长职位后,骆家辉又重操律师旧业,当时的年薪达到120万美元。2009年,骆家辉出任美国商务部部长,政治生涯日益辉煌。
1997年10月,骆家辉首次回广东故土寻根祭祖,一时传为佳话。“他就像一个摇滚巨星,所到之处受到国家元首般的欢迎,在市场里的人们都能认出他并走过来和他打招呼。”曾担任骆家辉联络主任的罗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美盼带来对华贸易之利
“提名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是个很好的选择,相信他会干得非常出色。”华盛顿半岛经济研究所所长、美国前朝鲜问题特使普理查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普理查德表示,骆家辉长期和华人社区打交道,担任华盛顿州州长和商务部部长期间在加强对华贸易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都是他出任驻华大使的有利条件。
骆家辉在担任商务部部长期间,美中双边贸易大幅攀升,2010年双边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34%。分析认为,这是奥巴马提名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的一大原因。随着美国2012年大选的临近,奥巴马迫切需要在扩大出口和创造就业方面获得施政业绩,从而为竞选连任获得坚实的选民基础。
对骆家辉获得提名,美国地方尤其是华盛顿州难掩兴奋之情。“这对美国有好处,对华盛顿州更是不同寻常。”华盛顿州州长克里斯·葛瑞格尔在“推特”上发表留言。骆家辉在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期间,曾大力拓展对华贸易,包括推动星巴克在广州开设分店,最终使该州对华出口实现翻番增长,达到50亿美元之多。
奥巴马政府的贸易政策看重的不仅是中国,更是整个亚洲。西雅图港口委员会主席比尔·布莱恩特就说:“华盛顿州的数千个就业机会依赖于对华贸易。骆家辉的提名如获通过,对华盛顿州的农业发展和制造业及对整个亚洲的出口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美中关系“独特的见证者”
在一片叫好之外,也有舆论指出骆家辉虽是华裔,但必须维护美国利益。骆家辉在提名仪式上也说:“美国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要以忠诚和满腔热情维护美国的利益。”
更有分析认为,奥巴马提名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是“以华制华”之道。就在骆家辉担任美国商务部长期间,中美贸易屡生摩擦,由钢管倾销到限制中国鸡肉进口,美方频繁对中国产品展开“双反”调查,并在汽车轮胎案上采取“特保”措施。今年2月,骆家辉还抨击中国没有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呼吁美国继续向中国施压。
冷静的观察家认为,对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不应赋予过多的感情色彩和政治期待。“大使是国家关系之间的重要政治角色,人们期待骆家辉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需要履行好美国政府赋予的责任,同时要努力推动美中关系的发展。”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美中关系经历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牢固的联系纽带,而且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个人都无法改变美中关系的基本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骆家辉将是美中关系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会是一个“独特的见证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