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受灾村民、一个志愿者、一个当地干部,3个忙碌在盈江震区的人,向记者讲述了各自的故事。
“我们一边排危除险,一边生产自救”
讲述人:殷小福(弄璋镇飞勐村允帽村民小组村民)
讲述地点:3月15日上午,盈江县弄璋镇飞勐村
我们小组全是傣族人,有58户人家272人。我们村离震中直线距离3公里,紧临着大盈江。地震那天,村寨方圆一公里内到处管涌,有的院子里喷出的泥水有一米多高。
前几天村子根本进不来,路被碎石堵住了,边沟里都被泥水堵住了。我们花了一天时间通路、通沟渠。如今村民们都搬出房子,忙着一手排危除险,一手生产自救。
这么大的地震,村里只有4人轻伤。上一次盈江发生小地震时,村里就有24户人家房屋倒塌、开裂。我们想了些办法,一是到处宣传,让人们不要进入危险地带;二是及时排除了危房;三是在村里空旷的地方建了帐篷、竹篱临时房,优先发放给困难户、五保户。现在村里每家都有一到两个临时帐篷。
村里到处是危房,就怕余震给老人小孩带来危险,所以都要拆掉。大家的房子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今要亲手拆,心情真是不好形容。后来党员带头拆了自家房子,等群众动起来了,党员又帮着群众拆……
我们村子人手不够,受灾不重的村子就来帮忙。南算村来了18人,南永村来了30个。模恒村拖拉村民小组来了120人,拖拉村民小组是我们的“友好村寨”,我们一起过泼水节已经20年了。
如今我们一边排危除险,一边生产自救。村里的男子在家拆除危房,女子到田里收甘蔗。田地里拖拉机进不去,一捆甘蔗100多斤,要搬五六百米才能用拖拉机运走。现在村里还有2700吨甘蔗没有收,辛苦妇女们啦。
(本报记者 徐元锋整理)
“社区说要补贴我油钱,我不想要”
讲述人:甄锐(志愿者)
讲述时间:3月15日下午,盈江县平原镇永胜社区
今年我58岁,在盈江和昆明都有家,平时两边跑。3月6日,我来盈江做防艾宣传,本打算宣传结束就回昆明,结果工作还没完成就发生地震了。
地震当天,我就去永胜社区报名做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就到安置点工作,通常要工作到晚上12点左右。志愿者的工作很杂,要帮着统计房屋受损情况,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帮忙发放赈灾物资,清理登记帐篷,帮忙搭帐篷等。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帮忙,做什么都无所谓。
有时候会碰到很焦急的村民,家里的房屋在地震中变成危房,他们都想快点领到帐篷。但工作是分步骤的,我们按片区发放赈灾物资,暂时领不到的村民有时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况。这时,我们志愿者都是很有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其实,有些志愿者并没有帐篷,他们把这些物资留给更加需要的人。
永胜社区的工作车辆不够,我就把自己的车子开来了,每天哪里需要,我的车就去哪里。工作人员太忙没时间吃饭,我开车去帮他们领取食物。四五天时间,油费就要500元了。社区里说要给我一点补贴,我不想要。出一点油钱算什么,这是个非常时期,我们要互相帮助。
永胜社区现在一共有23名志愿者,23人中有下岗工人、退休工人,还有学生。志愿者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年纪最大的有72岁。
(康静 张翀整理)
“我要保证每个人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
讲述人:杨晓梅(平原镇党委书记)
讲述时间:3月15日晚,盈江县平原镇镇政府
14日晚上,镇上主要领导研究物资分发方案,会一直开到15日凌晨。我怕早上起不来,除了打开手机闹铃,还把家里多年没用的闹钟调到了6点30分。可它们都没派上用场——不到6点,胃疼得难受,我就早早起了床。
平原镇是盈江县县城所在地,也是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作为镇党委书记,我当前最大的任务是保证每个人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
按照前一天晚上的会议安排,15日,我们要将没有住处、没有饭吃、没有钱用的人的名单报到县政府,17日必须把应急救灾资金发放到他们手里。他们每人可以一次性领到3个月的应急救灾资金900元,其他灾民可以领到10天的应急救灾资金150元。
确定名单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复杂程序:首先是社区干部和村干部认真核实群众的情况,上报的名单必须在社区和村寨里公示;公示结束后,大家都没有异议,才报到镇里,我们再上报县里。如果哪一步做得不到位,都会引发群众的不满。
我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村干部,要求严格按规定上报名单、发放款项。由于镇里的其他领导已经驻扎到拉勐、姐满等受灾严重的村里,村干部也在各自的村寨忙着分发物资,不可能召集来镇里开会。我想自己跑一趟,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每个社区和村委会,详细告诉他们如何确定名单。9点25分,安排好今天上级纪委对救灾物资和资金发放的检查对接,我就出发了。
跑了一天,我终于把应急救灾资金的申请和领取政策传达到了镇里6个社区和12个村委会,算是松了一口气。
晚上7点多,我在镇里扒拉了一口饭,又接到通知到县政府开会。今晚又得一番忙活啦!
(祝鸿伟整理)